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見了,1850!(二)(還是萬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見了,1850!(二)(還是萬字!!!) (11 / 13)

“上一個半場開香檳的倒黴蛋,現在還天天被天下足球盤點著呢。”

說完。

徐雲便再按下了一個按鈕。

卡——

隨著一聲輕響。

原處的成像板位置上,出現了另一塊白色的晶石板。

徐雲伸出手,遙遙指著這塊晶石板說道:

“如各位所見,這是一塊符合散射截面函式的非線性晶體板。”

“電子在打到晶體板後會在它的上方留下某些痕跡,起到和成像板完全一致的效果。”

“只是比起早先那塊成像板,它不需要透過電子裝置就能記錄現象——這點法拉第教授已經驗證過了。”

一旁的法拉第很配合的點了點頭。

早先提及過。

由於一些營銷號的刻意歪曲誇大。

電子...或者說光子雙縫干涉實驗,有許多實驗過程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失真。

比如此前重點提及過的‘攝像機’。

在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中,它輸出端大致是這樣的:

光源→雙縫→成像板。

那些營銷號說的攝像機就位於雙縫的位置,稱其可以看到電子的軌跡。

但實際上呢。

目前人類沒有任何手段可以直接觀測到光子或者電子具體透過了哪條縫。

這裡的‘攝像機’實際上指的是檢測手段,也就是位於‘成像板’位置上的檢測儀器,壓根不在雙縫上。

不開儀器,出現的就是干涉條紋。

開了儀器,出現的就是兩條杆。

目前接受度比較高的解釋,是儀器在開啟的時候記錄了資訊,這種就導致了微粒波函式的坍塌。

波函式是個比較複雜的概念,理解起來就是形成波的一種特定‘函式’。

類似建築的鋼筋結構。

這種函式一旦被觀測到就會失效,就像冰在陽光下會融化一樣。

‘鋼筋結構’一坍塌,波動性這個‘建築’自然就消失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