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生。
身高186,體重70公斤,頭髮濃密,帥的一匹。
科大生物學博士,校獎學金獲得者,幾乎是每個男生都夢寐以求的究極模板。
但這樣一位看似完美的人,卻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難言之隱:
他有口氣。
根據uptodate的統計。
本土口臭的發病率大概有30%,就是幾乎每3人中就有1人遭受口臭困擾。
只是多數情況下,我們自己久聞其臭,適應了這口臭的味兒所以沒啥感覺而已。
口氣的引發原因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兩種比較常見的誘因:
20%歸結於幽門螺桿菌,80%歸結於口腔中的微生物代謝。
其中後者便包含了大量之前提及過的奈瑟氏菌和厭氧鏈球菌等細菌。
實際上。
人類口腔裡的細菌數量種類繁多,常見的都約有5、600種。
其中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還有條件致病菌等等。
一般情況下……
在正常健康人的每一克牙垢中,可以找出100億個細菌來。
這些細菌隨著唾液的分泌,會將殘存在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分解成有機胺、氨氣、硫化物等等。
長期積累之下聞起來那個味兒喲
當然了。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情況:
就是一個人的直腸出了問題,導致一些排洩物的氣味直接反湧到了口腔。
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但得歸結到腸道疾病的併發症裡頭,不屬於平時所提到的口臭概念。
“老徐,30%的口臭發病率啊!”
實驗室內。
裘生雙手撐在臺前,身體前傾,表情激動中甚至帶著些許猙獰:
“你想想全國不,全球有多少人?如果能把這類新種微生物運用到臨床上,你的公司就能用兩隻腳走路了!”
作為一位口氣患者,裘生幾乎嘗試過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治療手段。
但無論是洗牙、漱口水還是大幾十甚至上百塊一條的牙膏,效果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