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十九章 糟糕的午飯與夜晚(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糟糕的午飯與夜晚(下) (1 / 3)

眾所周知。

東方的文明之光是華夏,而西方也有一個文明之光,那就是意呆利。

意呆利之所以被稱為西方文明之光,一來是因為羅馬帝國的存在,二來則是因為它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後者的對映之一,便體現在意呆利對歐洲飲食文化的影響上。

其中很典型的就是叉子。

叉子最先出現於意呆利,在16世紀由凱瑟琳·德·美第奇傳到了法國,英國叉子的普及要等到18世紀,在此之前餐具主要有兩樣:

喝湯的勺子和切食材的刀子。

除此以外,英國人吃飯用的都是.......

手。

沒錯,手——這種情況在很多早先的英國畫作裡都能見到,比如珍藏在於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農民的婚禮》。

這習慣甚至在後世有些地區都沒改變,比如某個叫新手釣魚人的撲街作家,就曾經親眼見過一位英國人把泡麵直接放到了個碗裡,再放到微波爐裡轉一下,然後就直接用手拿著吃了......

怎麼說呢,也不是說黑吧,約翰牛那邊對吃這玩意兒確實不太講究。

當然了,目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刀叉是華夏人傳到歐洲去的。

不過這說法沒啥特別強力的依據,姑且瞭解一下就好。

視線再回歸餐桌。

或許有些童靴對於鰻魚的腥度有種錯覺,覺得只有河魚才需要去腥環節,鰻魚是不需要的。

這句話裡其實存在有兩個錯誤:

首先,英國的鰻魚其實也是河魚,它們生活在泰晤士河裡——19年的時候泰晤士河還因為河水中苯醯、咖啡因和可卡因含量高,導致了大量的鰻魚‘暴動’。

其次,英國鰻魚的腥味可一點兒也不比河魚鯉魚要差,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或者嚐嚐鰻魚凍,那可是不下於仰望星空的英國黑暗料理之王。

總而言之。

沒有經過處理的鰻魚湯對於徐雲這種現代人來說無疑難以下嚥,但在17世紀英國的平民家庭裡,這卻可以算是頂級的美味之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