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中科大校內。
西區AED。
樓體外部,由啟功先生所提的‘圖書館’三個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字裡行間散發著融入每個科大人血脈中的堅韌與朝氣。
與此同時,圖書館內。
一位年輕的男子正獨坐在無人一角,奮筆疾書:
“眾所周知。”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大概在在2000年前後吧,這句口號不知不覺就流行開來了,之前計算機其實也很火,但大家都知道那時候納斯達克崩了,網際網路的泡沫爆破,生物更是承擔了重要的歷史使命。”
“這些反映在一群高中生身上,就是生物成了那時候各個學校分數線最高的專業,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甚至大二時候的轉系熱門榜中,生物也是名列第一。”
“當時我們專業的同學都戲稱,咱們也算是放棄了進清北的機會來擁抱21世紀的未來的。”
“結果誰能想到,十幾年過去,‘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成了我們本專業人士共同的笑談——笑談的並不是這句話本身,而是我們這群學生物專業的人。”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隨後年輕人頓了頓,似乎感應到了什麼,拿起手機按開了螢幕。
結果手機沒有任何信訊息傳來。
年輕人嘴角一抽,低頭繼續寫了起來:
“其實在我看來,‘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本句話現在越來越能看到會成為現實了。
現在生物行業的發展趨勢其實已經逐漸明朗,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生物學上的領域都可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得到突破。”
“行業中的優秀人才當然也能夠獲得名譽和經濟上的雙重豐收的——身邊就有很好的例子,某學長滕校前十高校博士畢業,現在在國內基因測序創業公司做CTO年薪百萬,公司若是能上市就能身價破億。”
“這十年,計算機,物理,自動化等技術運用於生物科學豈止是突飛猛進?
別的不說,你看看醫院裡面診斷裝置,和十年前比比,進步了多少?”
“十年以前,生物測序還是一個極其高昂、能發大paper的專案。
現在呢?
像樣一點的醫院都能做了。”
“又例如十年以前,基因定位也是個大專案,耗時耗力,而現在它的價格已經低到起點作者都能承擔的起了。”
“十年以前,生物學界還流傳著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