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十年的時候,因為貪圖享樂,還貪墨了軍餉,嚴重觸犯了大明律。
這才被朱元璋抓起來,查清了貪墨之事以後。
便罷免了楊璟的官職和爵位以及田地等等,最後抄了家,讓楊璟成了一個庶民。
在朱元璋時期,這階級劃分的十分的清楚,士農工商四個階級。
當真是商賈就是一個下等人。
不過呢。
畢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不管是什麼時候,這有錢的商賈,那就是人上人。
所以就算是這樣,其實貧苦的百姓還是在最底層。
第二個開國功臣也是一樣,因為自詡自己有著從龍之功,在五十歲以後,就開始昏庸。
洪武十二年的時候,因為事情敗露了,被朱元璋給罷免了。
朝中的局勢變化之快,那些個官員根本就沒有心思想著去內鬥,彈劾誰,活著拉誰下馬,自己上位。
因為根本就不用他處心積慮地去拉別人下馬,可能不過幾天,事情犯了,上司直接就被罷官了。
又或者是,他自己被罷官了。
大家都在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擔心出現了意外,都察院還有皇帝會找他的麻煩。
嘗試到了分權的好處之後,朱元璋就開始想著如何把治理天下的所有事情,都劃分出來。
到時候,今兒可以照顧到整個天下大事的方方面面。
從而穩定地方,不會出現什麼差錯,不會產生那些內亂,也可以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而到了太原的胡惟庸,也就受到了朱棣的接見。
“父皇把你的事情已經告訴我了,在這裡,我不會過問你以前的事情。”
朱棣還是太年輕,不過卻已經展現出來非常人的智慧。
“我也很討厭貪墨之事,做的好,我自然會有很多賞賜,做的不好,那就直接走人。”
“父皇說你有些才能,既然如此,這如今就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做。”
胡惟庸連忙躬身說道:“請殿下吩咐,臣定當竭盡所能,讓殿下滿意。”
胡惟庸在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安排之後,他也有些迷茫。
不知道朱元璋為什麼會這麼做。
明明盡力去培養太子朱標,不惜讓朝堂上的那些重臣都成為了東宮的一些屬官。
卻又讓四皇子朱棣在外掌握一些兵權,如今還要讓四皇子治理整個草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