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下面的百官們再一次緊張起來。
這已經是第三位大臣,離開了朝堂。
他們並不明白,真要是培育出來高產農物,這功勞會有多大。
他們也不明白。
以工代賑的好處有多大,影響有多大。
他們更不明白,水泥要是弄出來了,於國於民而言,都將會是一件好事。
到時候,不僅僅會有很多都城快速建立起來,就是房屋,也都是一樣。
大明不需要去砍伐樹木來建造房屋,從而毀了大片的林地。
更不需要勞民傷財來運送木材,導致建造房屋的時間被延長,還會耗費時間和財力。
就算是朱元璋自己,也並不完全清楚這裡面所涉及到的影響有多大。
他只是聽完楚風的描述,覺得這樣做,的確利國利民。
而且,也給了這些臣子事情做,不至於讓他們整日裡在朝堂明爭暗鬥。
朱元璋的疑心和敏銳根本就不需要多提。
他的另一種帝王心術也算是爐火純青了。
“除了水泥之外,還有一個琉璃工藝。可以打造出來和玉器一樣的琉璃工藝品。”
“朕的那位不孝後輩,就是用了這琉璃工藝,收取了番邦不少錢財。”
“大明如今百廢待興,朕需要的是更多的苦力,大明之漢民不得為苦力,自然是從這些番邦手中獲取。”
“這琉璃工藝,就交給楊憲你來完成。”
隨著朱元璋的話落,又一位大臣躬身施禮,領了皇令和圖紙。
這已經是自李善長、王溥、趙庸之後的第四位了。
而這四位,也都是位極人臣的大臣,本身也都是開國功臣,為建立大明而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
但是如今卻都有了新的皇令,離開了朝堂之上。
這下面的百官,一個一個都是開心熟絡起來,上司走了,也就代表著,他們的機會來了。
“此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朱元璋再一次開口,下面的百官們緊緊地聽著。
“仙師有言,糧食和白鹽乃是國之根本,也是大明百姓之根本,朕深以為然。”
“仙師點化朕,要在朝堂建立糧農司,從今往後去往地方收購糧食,而不是以朝廷名義徵收百姓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