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為了快速開啟市場,會進行補貼,有時候還會進行兩頭補貼。
一頭補貼商家,一頭補貼使用者。
外賣補貼最火爆的月份,平臺都在宣傳【1分錢吃飽】。
一個普通的快餐大概在12元15元不等,豪華一點的也就是18元。
外賣平臺直接給商家提供補貼,拿出幾款菜餚,直接標價1分錢,吸引使用者下單。
1分錢可以吃到正常1215元的快餐,就跟免費一樣。
貪小便宜是很多人的天性。
這種補貼行為自然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下單慾望,帶動了外賣市場的火爆。
使用者得到了便宜的外賣,商戶有了大量的生意,而外賣平臺則拿到了好看的資料,可以說給投資人聽。
看似三贏的結果,其實不然,是四贏。
因為,外賣平臺補貼的許可權下放給運營部,給到地推團隊,由他們來決定。
所以有一些比較聰明,又有一點權利的地推人員,就會利用他們良好的客情,跟餐飲老闆進行溝通,“你一份12元的快餐,原價標到15元,我補貼你14.99元,但每一份訂單,我要抽走3元,做不做?”
餐飲老闆同意,地推人員就每個月按訂單數量去收錢。
餐飲老闆不願意,地推人員也無所謂,那就不給這個商家補貼,換下一家就是了。
一般醒目一點的餐飲老闆都會同意的。
補貼會讓外賣訂單暴增,雙方各取所需。
一個月下來,就算是小地推人員,都能額外收個一兩萬元的外快。
當然還有更精明。
跳過餐飲商家,自己和朋友合作,開設餐飲店鋪,然後集中大量的補貼在上面。
這樣利潤更高。
彼時,因為外賣的迅猛發展,料理包這個行業也獲得飛速發展。
找幾個人,隨意租了便宜的房子,出錢託人辦理好營業執照和食品證,然後全程用料理包烹煮,味道雖然說不上好吃,但也不會難吃到像豬食。
再集中大量的補貼砸下去,訂單就像自來水一半,不用流出來。
如果操弄得好,還可以開分店,辦成連鎖品牌,收加盟費,繼續套取補貼。
妥妥的人生贏家模式。
這種模式在外賣平臺中也不少見,不過一般的地推人員操弄不了,最起碼要城市經理或者部門經理那個級別,才有資格參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