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讀書識字的機會大大增加,再加上朝廷的大力扶持,科舉制度方才真正興起。
一個好的制度,不僅需要合適的時代背景,還需要有社會基礎,否則不過是一場笑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唐想要扶持寒門子弟崛起抵抗世家門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並不是說這時候的世家門閥力量強大,唐朝就沒有科舉改革的土壤,只是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會受到極大的阻力罷了!
既然已經決定要做,楊帆當然要竭盡全力。
於是乎,把科舉制度考試的一些流程和注意事項整理清楚後,便往禮部趕去。
雖然楊帆是禮部尚書,可這些科舉考試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必須得大家支援才行。
特別是要得到孔穎達這些大儒的支援。
剛來到禮部門口,一名站崗的軍士馬上見禮道:“小的見過尚書大人。”
楊帆抬眼一看,原來是老相識了,微微一笑,問道:“原來是劉貴啊!辛苦了。”
對於這位心思靈巧的軍士,楊帆還是有深刻的印象的。
當初成為禮部侍郎前來報道時,就是劉貴給了他提點,也讓前禮部侍郎栽了個大跟頭。
見楊帆居然還記得自己的名字,劉貴微微一愣,隨即如沐春風,激動得滿臉赤紅:“侯爺,小的不辛苦,倒是您辛苦了!”
作為皇帝跟前的紅人,楊帆年紀輕輕已經身為禮部尚書。
在這些大頭兵眼中,楊帆根本就如同天上的月亮可見而不可及。
這樣的人物居然能夠記得他的名字,怎不榮幸與焉。
難怪有傳言,雖然這位侯爺與勳貴不對付,可面對下層的兵卒,卻是和藹可親、情同手足。
看到激動得說不出話的劉貴,楊帆並沒有責怪。
他當然能夠理解劉貴的心情。
記得前世的時候,省裡面的一名領導前來視察,楊帆作為專案的技術顧問作為解答。
當這位省領導親切的叫出自己名字的時候,楊帆也曾激動得不行。
如今自己作為禮部尚書,若放在後世,屬於中央各部一把手,級別可比一般省領導還高,劉貴激動很自然。
楊帆拍了拍劉貴的肩膀,和藹的問道:“嗯,你小子不錯,主客司郎中在不在,你幫忙把他叫過來。”
“李郎中每天都工作到下值才回去,現在應該還在值房內,小的馬上前去傳喚。”劉貴趕緊回答。
說著,轉頭對另一名士卒吩咐一聲,急匆匆朝著主客司行去。
楊帆當然也沒有逗留,朝著自己的值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