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718章 太子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8章 太子妃 (3 / 4)

朱以海笑著對錢肅樂和董志寧二人道,“到時張董錢趙楊幾家都一起邀請到蒼水府上,朕帶太子微服拜訪,一起吃個飯。”

還不到三十歲的張煌言滿臉通紅,女兒選為太子妃,對他而言,這也是莫大的寵信。

這份寵信,甚至讓他覺得有些壓力很大。

如此年輕,就已經是廣東巡撫,現在又將成為太子的岳父,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回報皇帝這份寵信。

其實皇帝朱以海也不過三十出頭,但起兵不到四年,便已經恢復了中原,今年一時倉促還來不及到北京過年,但至遲明年下半年,肯定就能遷都北京。

收復天下後,皇帝已經公開表明態度,最終還是決定復都北京。

雖說北京做為首都,也有一些問題。

但在備選的都城名單裡,也就那麼些個,北京、南京,然後是洛陽、長安,加上東京和天京。

只是除了北京和南京外,其餘不管是河南的洛陽,還是關中的長安,又或是山東的東京,還是浙江的天京紹興,其實都不太合適。

比如長安,雖是數朝古都,但在唐代起,關中就已經供應不了京師了,隋唐起經濟中心東移,財賦重地都在東南,關中連京師官民都供不起,更別說偏於一隅。

洛陽雖說是天下中心,但洛陽在運輸等也不佔優秀,就是樣樣居中不夠好。紹興更不用說,紹興既無險,又偏南,還不如南京。

南京處於長江畔,交通運輸等都有優勢,且處於東南財賦中心,但從歷代王朝來看,若立都江南,便難長久。

北京缺點也不少,但中原王朝就算到了此時,最大威脅還是來自北方關外的蒙古和女真人。

所以直接立都北京,天子守國門,是能夠有助於北方邊疆安定的,就如北魏原本立都山西平城(大同),在塞北建立六鎮,把草原柔然人壓制的很好,但後來他們遷都洛陽後,曾經的貴族子弟爭相駐守的塞北六鎮,馬上就淪為邊緣之地,政治經濟的支撐全完,最後導致六鎮大起義,在洛陽享福的北魏王朝崩潰,被權臣軍閥們分裂為東西兩魏,最後又被北周北齊取代。

如果不立都北京,那麼大明可能燕山長城一線都守不住。而如果立都北京,為了安全,就可以穩守北邊,甚至還能繼續進取。

終合考慮,雖然朱以海並不太喜歡北京那個風沙多還乾燥的城市,但最終還是決定還都北京。

而這個決定,也基本上得到了朝廷大多數的支援。

元勳大臣雖多出江南,甚至浙東的就佔了一大半,可在立都這個大事上,大家卻還是認同北京,立都江南難長久,甚至只能偏安一隅,這似乎是個難以打破的詛咒,所以紹天朝雖是以南伐北成功的罕見例子,可大家心裡還是不太支援立都南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餘的表情,彷彿對什麼都很是淡漠。

對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