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718章 太子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8章 太子妃 (2 / 4)

“小女今年十三。”

張煌言的大女兒比兒子張萬祺還大一歲多,他十六歲中秀才然後娶董氏為妻,生下的第一個孩子便是長女張景徽,如今十三歲,跟朱弘甲是同年,小三個月。

朱以海事先打聽的清楚,張景徽長的亭亭玉立,是個美人胚子,更難得的是幾歲開始便跟隨父親、母親讀書。

董氏也是個才女,董家是士族名門,董氏的母親是寧波楊氏,一門五進士,父子三尚書,是寧波鄞縣少有的頂級望族。楊守陳景泰進士,成化侍讀學士,弘治年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死後贈禮部尚書。弟弟楊守恥亦官至尚書,楊守隨楊守隅皆進士,楊守隨官至工部尚書,守隅官至廣西布政使。兒子楊茂仁楊茂元皆進士出身,官至巡撫、侍郎。

張煌言妻舅家表弟楊文瓚與董志寧、董德欽、楊文琦、屠獻辰還並稱寧波五君子,名氣遠在寧波六狂生之上。

楊文瓚崇禎十二年的進士,弘光年授貴州道御史,後回浙江聯絡舉義,也是元勳功臣。

張景徽幾歲起,祖母張氏、母親董氏還有父親張煌言教導,所以早就是個小才女。

晚明以來,江南文士結社之風盛行,江南的閨秀詩人也紛紛建立詩社,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紹興江陰的祁氏家族社會,祁彪佳和其妻商景蘭兩家,都是名門士族,祁家的澹生堂更是江南三大藏書樓之一,祁家詩會有二商四女兩兒媳為主,商景蘭姐妹加商景蘭的三個女兒和她妹妹的女兒,加上張德惠、朱德蓉兩兒媳,此外還有她們的侄女等,祁彪佳在朝為官,妻子商景蘭在家操持家務,主持家族詩會,帶領子媳女兒等遊園吟詩作賦,互相唱和,以詩為魂,甚至也會做些慈善,是江南士族女子的代表。

寧波的楊家、張家、董家、還有趙氏等聯絡有親,地方望族,女卷也一樣跟家族男子一樣結成女子詩社,都是一群才女。在這種風氣下,張景徽小小年紀,也已經成為才女。

她不僅能寫詩做賦,甚至書畫亦是一絕,而且跟阮麗珍阮麗華姐妹一樣,還擅長編戲劇和,她以瀟湘居士為筆名,在諸多大報上連載自己的劇本、,名氣挺大。

尤其難得的是她的作品並不是那種傷春悲秋的小女兒家作品,而是關注到國難時天下動盪的社會,尤其是底層百姓,特別是寫出那種救國抗爭的不屈,很有力量。

連朱以海都挺喜歡看她的書,還給了很高評價,認為張景徽的詩、、劇本,有幾分阮大鋮的筆力,也很有深度,雖然技巧上還略低於阮氏姐妹,但未來成就可能更高。

當然朱以海能挑中張景徽的,除了她是忠貞大臣之女,也是名門之後外,除了她有才,更難得的是這位打小也還學騎射,是張煌言親自教的騎馬射箭,她甚至還會放鳥銃,並不是柔軟水鄉小女子,身體很強健,這是朱以海很看中的一點。

祁彪佳家也有年齡合適的女兒、侄女等,她們也是江南才女,但卻纏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別說騎馬射箭了。

“太子弘甲年齡比愛卿之女大三個月,我覺得這兩孩子倒挺合適的,朕想向愛卿為太子提親令嬡,不知道愛卿可肯成全好事?”

這個提議張煌言有些意外。

他想了想,“陛下能看中小女,那是臣和小女榮幸,只要陛下和太子不嫌棄,臣自然願意。”

“你不先回去問問瀟灑居士的意見麼?”朱以海笑著道。

瀟灑居士便是張景徽這事,知道的人不多,畢竟名門閨秀又還年輕。

“兒女婚姻,向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張煌言道。

“蒼水你這想法有些保守了,朕倒覺得,婚姻之事,事關一輩子,所以還是得謹慎一些,有條件的話,最好是讓年輕人見個面,接觸一下,若是有那種天生不對付的,也免的鑄成大錯。”

“瀟灑居士是個才女,更是個有思想的才女,朕怕她瞧不上弘甲,這事不能勉強,所以蒼水你可以安排一下,朕可以帶太子去府上做客,到時找個機會讓他們見個面,若是令嬡不嫌,這事才算成,便正式訂親,如何?”

皇帝的這話讓張煌言倒有些意外,他覺得這兒女婚事都是父母安排,哪有自己做主的,但見皇帝這意思,也沒拒絕,心裡以為可能是皇帝還想讓太子親自見過決定。

“臣都聽陛下安排!”張煌言很恭敬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