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戶出十萬,財富土沃。
陽平關上。
吳三桂與新到的豪格對飲,漢中富庶,又有新平定的關中供應糧餉,加之吳三桂一招離間計,成功策反了剛擊殺湖廣提督孫定遼奪取襄樊的鄖陽王光恩,使西征大軍的側翼安全得到保障。
現在的西征軍,可以說是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不過相比於吳三桂的稍顯保守,肅親王豪格卻有些等的不耐煩,所以親自從西安城趕到了漢中,並來到前線陽平關。
吳三桂是平西大將軍,豪格是靖遠大將軍,不過豪格又是輔政八王之一,還是當今天子皇兄,所以豪格到來後,這前線指揮大權,自然也就落到了他手中。
北京朝廷早有旨意,入川后,攻取川滇,到時吳三桂世鎮雲南,而豪格鎮四川。
吳三桂也很想早點打到雲南去,好獲得自己的世封之地,但是他很小心謹慎,尤其是北邊傳來孔有德敗亡,耿仲明亦大敗的訊息後,他更加小心了。
當初的四王,二死一敗,他如何不得小心。
今年大清封了許多漢人王,但在吳三桂的眼裡,那些個王其實算不得真正的王。就比如王光恩,被封鄖陽王,但吳三桂並不會瞧的起他。
可豪格好不容易獲得統兵之權,卻是想要早點立功。
滿州最重軍功,這是立身根本。
“王光恩、馬科、白廣恩三將得朝廷賜封為王,他們更應當為朝廷分憂,為朝廷衝鋒陷陣,應當調他們打前鋒,主動出擊滅了獻賊,一直按兵不動,後方糧餉難以為繼,孟喬芳天天為籌糧叫苦,另外關中也還有許多殘明餘孽沒有掃平,必須得早日擊敗獻賊,然後分兵掃清後方。”
王光恩是鄖陽王,馬科則是漢中王,白廣恩新封為甘南王。
除了王光恩是流賊起家,馬科和白廣恩早年也都是明朝大將,二人還都曾與吳三桂一起參與了松錦大戰,是八總兵之一,論資歷,不在吳三桂之下。
不過吳三桂是關寧軍集團裡的核心人物,他父親吳襄和其舅父祖大壽是關寧軍的領軍人物,整個關寧軍在明末的軍隊裡,首屈一指,全國之力供養關寧軍,確實是裝備好,訓練足,甚至也是比較能戰的,與韃子打了多年,經常能跟韃子正面硬剛,甚至還能取勝。
哪怕是松錦之戰裡,關寧軍亦有不少出色的表現。
“王爺,獻賊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不敵明軍,假意招安,結果卻要裹脅著幾十萬人口,譭棄成都出川,欲入關中與我大清爭雄,這不是自尋死路是什麼?
如今六七十萬眾擠在金牛道,只剩下了保寧一地,只要我們守好陽平關,要不了多久,獻賊這幾十萬人就得餓死在山谷裡。
所以上上之策,我們無須出關做戰,只需困死他們就好。
還能逼他們反噬明軍。
此時出關,獻賊必做困獸之爭,到時反受其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