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清軍入侵朝鮮,迫使朝鮮納貢,先是結兄弟之盟,後來又讓他們稱臣為屬,定的歲幣單子也一再更改。
朝鮮也是苦不堪言,這可不是朝貢貿易,而是歲幣,單方面的進貢,沒有回賜的。
下書吧
每年,朝鮮要向清廷進貢,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綿紬千匹,麻布千匹,細布萬匹,貂皮百張,豹皮五十張、獺皮四百張,水牛角百副,蘇木二百斤,大紙千帙,次紙千帙,霜華紙五百卷、白綿紙一千卷、龍紋細席一條,花席百條,胡椒一石,綠皮二百張,腰刀二十口,順刀二十口,角弓一百副,松蘿茶一千包,黃粟、大棗、銀杏等各十鬥,幹柿五十貼,米萬包······
朝鮮從天聰元年開始向清廷納歲幣,納到去年,納了多年的歲幣。雖然對於歲幣,朝鮮也經常找各種理由少給,但總的來說,也是沒少給。
韃子勢大後,也開始減少朝鮮的歲幣額,不過是從開始的掠奪變為懷柔而已。
但不管怎麼減,這畢竟是單方面的進貢,比起以前跟明朝的朝貢貿易,還能賺一點相比,那就是淨付出的。
所以朝鮮如今有機會甩開韃子,當然是毫不猶豫。
這次世子前來朝正,也是第一次正式恢復朝貢。
送來的貢品,比韃子要求的還要多。
世子在殿上大聲誦讀這份貢品名單,很是自豪。
“我朝鮮國特向天朝上國進貢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
綿紬三千匹,麻布五千匹,細布萬匹。
虎皮三十張,豹皮百張,貂皮三百張,獺皮千張,水牛角三百副。
蘇木五百斤,胡椒十石。
霜華紙一千卷,白綿紙三千卷,龍紋細席十條,花席三百條。
腰刀一千口,角弓一千副,松蘿茶等兩千包。
另米三萬包、高麗參八千斤········”
這進貢單子很長,東西也非常不錯。
真金白銀,全是好東西。
當然,朱以海也沒有太過高興,因為他很清楚,朝鮮確實給他漲面子,但這些東西不全是送的。朝鮮之前跟大明已經私下裡貿易了小半年了,大明朝鮮兩邊的貿易非常火熱,朝鮮得利甚多,所以這裡面的甜頭他們早嘗過了。
大明也特意提前告訴了朝鮮,這次朝貢,到時朝廷會給予回賜,意思就是仍然還是朝貢貿易性質的,不會讓你們虧本,互通有無,甚至還能減免些關稅等,比平常的貿易不要讓利一些的。
所以朝鮮其實是來薅羊毛的,趁著這難得的機會,組團搞了一個大船隊的貨來,其實都是來賣的。
朱以海其實也是歡迎的,貿易嘛,還是國際貿易,好多東西都是稀缺貨,運來了就不愁賣。
朝廷這邊由內務府吃下朝鮮的貨,轉頭再賣到市場上,還能大賺一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