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澉浦徐家的人馬啊。”
“啊,老伯,我們剛從海寧來,對這邊情況還不瞭解,可以跟我細說一下嗎?”
另一個老頭懷疑的打量著他們,“澉浦徐氏就是海鹽徐氏的分支,徐家營便是澉浦徐氏如今家主徐敏大老爺建的,徐大老爺是天啟進士,在崇禎朝做過兵科給事,聽說之前去崇明拜謁了義陽王監國,得授巡海僉事,回來後便招兵買馬,立起了徐家營,有一千多號人。”
“平時就駐守在澉浦城西的湖畔徐園裡,之前來我們這裡徵過兩次糧了,還拉走了十幾個壯丁入營。”
楊伯興聽到義陽王三個字,不太高興。
“這麼說徐家營是大明官軍了?”
另一個老頭忍不住抱怨,“什麼官軍啊,比強盜還狠,那徐家營招聚的盡是無賴流氓,四下徵糧募捐,我們今夏新收的糧食之前被海鹽縣的韃子任命的偽縣令剛收過一回,然後海鹽的鄭守備反正樹旗後,又派人來徵了回糧,他們前腳剛走,這徐家營又來,比前兩家還徵的多。”
“什麼徵糧啊,就是明搶。”
雖然他們不清楚眼前這支人馬是不是跟徐家營一路貨色,但看那漢子禮貌,一時也忍不住抱怨兩句。
“軍爺,我們真的什麼也沒有了,村裡就剩下一點紅薯苗了,還請軍爺們不要騷擾我們,我們願意給軍爺們送些紅薯藤。”
楊伯興在不久前還是定海的一個樵夫,也是底層的小老百姓,他很清楚這些老漢們說的話是真的,也理解他們此時不安恐懼的心情。
嘆了一口氣,“老伯,我們海寧義營有規矩,不拿百姓一個紅薯。”
幾個老頭面面相覷,還有這樣的營伍?
“軍爺若是看不上紅薯、針線,村裡還有點魚蝦乾,軍爺們不嫌棄可以拿去。”
楊伯興只好努力解釋,“我們真有規矩,不能拿百姓一個紅薯,所需皆要按價給錢,沒別的意思。”
老頭們很不解。
“老伯,你看我們能不能進村子裡休息一下,保證不會擾民,你們的紅薯和魚蝦乾,我們按市價買。”
老頭們更不解了。
一個老頭試探著問,“你們是海寧哪位老爺家的人馬?”
“海寧縣不是早就被韃子佔領了嗎?”
楊伯興笑了笑,“我們是朱老爺家招募的義勇鄉團,是為咱老百姓出頭的。”
雖然有心拒絕,可最終還是沒這膽量,幾個老頭子顫顫微微的跟著楊伯興來拜見了那位門神般的張營長。
雖然感覺他們人馬不多,可這股人馬,兵強馬壯的,半數有甲,甚至還有這麼多火槍,還拉著幾門小炮,馬騾也多,這讓他們十分緊張。
甚至幾個老頭直接腿軟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