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園戰鬥打響前不久,楊伯興剛帶著兄弟們來到南北湖畔的一個漁村。
做為旗手營的親兵隊,也是營中預備隊,還是總兵官朱武的親兵,他們本來是不會出現在第一線的。
不過這次不同。
朱以海提出了引蛇出洞的作戰方案,還提出了打人民戰爭的設想,要把一萬北伐軍化整為零的派到海鹽沿海鄉下行動,要他們去發動群眾,打擊流氓匪徒和漢奸劣紳們。
張名揚和沈宸荃這些隨駕的大臣雖然同意了,但最後卻堅決反對朱以海一起行動。
任憑這次魯監國怎麼說,他們就是不肯,最後沒辦法,朱以海只好先妥協一步,說讓各營先行動,等在沿岸落下腳後,他再跟第二批的輔兵營上岸。
楊伯興這一隊親兵聽說這個訊息,本來還嘆氣說只能留守島上釣魚了,結果朱以海卻過來跟他們一起吃了頓飯,然後讓他們第一批出發。
朱以海的原話是我在島上又沒危險,你們是精銳中的精銳,不能留在這浪費了。
楊伯興等自然十分興奮,雖然也提出監國在哪他們就在哪,但最後還是架不住立功心切,最終奉旨出發。
他們隨旗手左營一起行動,第一批八百人在海鹽縣最西南的鳳凰山腳登陸,上岸後全營又很快一分為五,前後左右四哨分開行動,而副將張名揚則帶著營部和家丁隊一起行動。
他們登陸不遠處便是海寧衛的澉浦所,不過他們此行目的不是那個澉浦所城,而是鄉里村莊。
南北湖是鳳凰山東面的一個湖泊,因為中間有東西兩山深入,湖便有如南北各一個湖相連故名。
他們登陸後,營部與家丁隊總共約百人來到了南湖村。
南湖是個百多戶的小村子,以漁民為主,對這支突然到來的部隊有些驚慌,雖然他們沒有剃頭,可百姓依然嚇的到處亂跑,呼兒喚女的四處躲藏。
只剩下幾個雙腿戰戰鬚髮花白的老頭留下來,站在村口顫抖著迎接這支軍隊。
“軍爺,我們前兩天剛向徐家營繳過糧了,徵糧的老總也答應我們說欠的可延後到下個月繳。”
張名揚他們百餘人,裝備都比較好,因為旗手營本就是隸屬於監國親軍的勇衛、旗手兩支部隊之一,他們又是營部和親兵,故此披甲率很高。
綿甲、鐵甲和布面甲佔了一半以上,又配了一些洋人的胸甲、倭人的藤甲等,裝備則以長槍、火槍為主。
甚至還配有很多馬騾。
只是這支看似非常精銳的兵馬有些奇怪的是並沒有打出什麼正規旗號,僅是舉著一面寫有一個義字的赤旗。
張名揚叫楊伯興上前瞭解情況。
“老伯,我們是自己人,從海寧來的義勇鄉團。”
那幾個鬚髮花白的老村民聽了也並沒輕鬆,反而更加不安了,“你們不是徐家營的人?”
“我們是海寧義勇,你說的徐家營是哪支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