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73章 厘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章 厘金 (2 / 3)

“殿下,如今財政困難,僅靠借錢和募捐,只怕不是長遠之事。是否重徵三餉?”

老朱卻搖頭。

“三餉的名聲太壞了,而且之前徵三餉,各地官吏都乘機漁利,百姓深惡痛絕,要是再徵三餉,只怕倒是先要逼反許多百姓了。”

“可無錢難養兵。”身為首輔的宋之普也沒法憑空變出銀子來。

“其實孤早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心中有些模糊的主意,現在倒是成形了些。”

大明財政向來敗壞,逼的崇禎都上了吊,如果不改變舊有的這套稅制,就是再怎麼能折騰,也很能翻盤的。

畢竟你再能打,你得要有錢養兵。

沒錢養兵,那手下的兵必然會淪為強盜賊匪,還談什麼抗虜驅韃?

朱以海現在能想出來的辦法,其實也就是用曾國藩當年打太平軍的辦法,徵收厘金。所謂的厘金,其實就是關卡稅。

湘軍在他們控制的地區,設關立卡,商人過關卡就要交稅,因為稅率為一厘,也就是百分之一,故稱厘金。

後來厘金不僅是設關卡徵收過路費,還對地主、商鋪店主等徵收,大致也是百抽一。

靠著厘金,曾國藩的湘軍解決了軍費的大難題,再加上搶劫、勸捐等收入,湘軍得以維持,還能越打越多,最終攻破天京,消滅了太平軍。

朱以海認為,大明朝到如今,各種舊稅早就走了樣,真正有錢的地主、士紳、商人們的稅收不上,反而是那些窮苦百姓們承擔了主要的稅賦,這就使的稅制不合理。

窮人本就過不下去,結果還要承擔主要的稅收,於是百姓破產,國家動盪。富人們阡陌相連,資產豐厚,卻可優免。

這樣搞,國家不亂誰亂。

可現在朱以海也成了統治者,他也得面臨稅賦徵收的問題,按傳統的那一套,結果必然還是富人不用交,窮人承擔卻交不起。

所以他一直在想的就是得繞過舊稅法,之前他宣佈免去原有欠繳稅賦,甚至免除今年的應繳稅賦,就是明白普通百姓已經承受不起這些稅了,既然徵不上來,還可能搞的官逼民反,如此大的徵稅成本,還不如不徵。

但不徵稅這朝廷又維持不下去,要養官要養兵,都得要錢。

“國家危難,百姓困苦,孤舉義是要中興大明,救治百姓,不是來壓迫百姓的,所以三餉必須得廢除,舊有積欠也得全部免除,甚至原有的地丁銀等也要先停徵。”

“殿下,可如此一來,朝廷無稅賦收益,又如何養兵供軍?”

“厘金!”朱以海終於丟擲了他的計劃,“戶部下增設一個厘金總局,各省道府皆設厘金分局,委官派吏,負責徵收。”

“厘金?”

“厘金分三種,一為透過厘金,各府縣道路河津關隘,設關卡,所有過關商貨,抽百分之一為厘金。”

“其二為產地厘金,在出產地對所產物品徵收百分之一的厘金,如米、茶、鹽、布等,按百抽一,米一石抽一升,皆可按市價折銀徵收。”

“其三為交易厘金,門市、商鋪商人的交易抽稅,也為百分之一。”

這三種稅,完全簡化,稅率也不高,百分之一,但實際上卻是無所不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