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松沒有說話,他雖然被邀請到了會議裡,還是有些放不開,倒是其他境界低的修行者和官員們也提出了一系列意見。
陳景輝匯總了一下,總體上,贊成停止戰爭,使用和平方式收回劍朝其他領土的人很多,他們認為,陳景輝已經展現了足夠強大的實力,還擊敗了常遇春,成為劍朝共主已經是大勢所趨,剩餘的,可以交給外交官員,由他們與三大勢力商談。
陳景輝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劍朝已經淪陷在戰亂中太久了,人們疲憊不堪,不願意繼續內耗。
討論到外交官員,有人就開始建議,認為臨時政府是時候成立一個正式的外交部門了,不能像以前那樣,對外喊話全靠報紙,那顯得太不正式了,關於外交大臣的人選也有人提出,是多位己方的言修。
陳景輝記錄了一下名單,有接近一半的人贊同讓邱玲來擔任外交大臣,佔比最多,她比起其他言修,最大的優勢是資歷老,跟隨陳景輝最久,忠誠經得起考驗,反對的聲音也有很多,認為邱玲雖然天賦和資歷足夠,但出身太差,一位青樓出身,出賣過身體的外交大臣,會引起元洲其他王朝的恥笑。
還有人提議,可以把外交大臣的職位作為談判的籌碼,比如可以答應統領外海群島的鄭師師,如果她迴歸劍朝,這一職位就是她的,但這番話也令很多人搖頭,他們認為區區大臣的名額對極境構不成什麼吸引力。
陳景輝也覺得邱玲有些不合適,主要是她現在負責了許多情報和宣傳工作,再讓她兼任外交——一方面是權力太大,不太合適,另一方面是她精力也有限,做太多工不可能都做好。
而鄭師師……陳景輝對她沒什麼瞭解,她也沒有加入己方,現在就任命有點怪。
他想了想,想到了一個在場無人提及的人選。
“你們說。”陳景輝問:“李言如何?”
會議室安靜了下來,有人低聲問旁邊的人:“他說的李言……是某個同名的官員嗎?”
陳景輝看著大家都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他說道:“很不適合嗎?李言外交能力我覺得挺強啊,你們看,他代表常遇春出使千風城,兵不血刃拿下千風城,後來我們在南江和常遇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也是李言主動與智械王接觸,說服智械王退出戰鬥,差點力挽狂瀾,扭轉局勢。”
王嶽松目瞪口呆地看著陳景輝。
話是這麼說沒錯,李言確實善於外交,就連常遇春都說過,他比起戰修更像一位言修,可李言是投降的降將,他甚至不是王嶽松這樣在戰局未定時宣佈起義的人,陳景輝對他居然一點芥蒂都沒有,為他安排重要職位?
“不,也不能說沒有芥蒂。”王嶽松想:“這樣一來,李言負責外交,就無法執掌兵權,這對戰修來說是實打實的削弱……不過這個處理,確實雙方都能接受,李言可以發揮自身的天賦,也不必擔心執掌軍隊惹人猜忌。”
王嶽松內心贊同了想法,但他卻沒說出來,畢竟他之前和李言都屬於常遇春那邊的,現在站出來說,顯得他們倆在拉幫結派,很不好。
又想了想,王嶽松說:“殿下,我強烈反對,李言是常遇春的徒弟,也是常遇春收養的孤兒,和常遇春關係密切,貿然讓他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