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明。
在明初這個時候,正是最為盛行的時候。
即便是皇宮裡的朱元璋,時而也會捧著後世著名的《水滸傳》閱讀一番。
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水滸傳》的出現和熱度,才是奠基明初流行的開始,這和朱元璋的喜愛,也有很大的關係。
施耐庵有長篇之父的名頭,幾乎是開創了界的祖師級人物。
每每想起施耐庵,朱元璋都覺得極為可惜。
施耐庵可不是什麼簡單人物。
十九歲秀才,二十八歲舉人,三十六歲那年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曾在錢塘江為官三年,名聲顯著,因不滿元朝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
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
後來張士誠貪圖享樂,毫無大志,在降元后,施耐庵終於無法忍受,憤而離去。
朱元璋知其名聲,大明建國初,屢次下詔徵用,無奈施耐庵已經沒了當官的心思,便就再未在官場上出現過。
此後在家,安心寫書。
《水滸傳》後沒過幾年,便就病逝了。
但《水滸傳》的流傳在整個大明,可謂是極為盛行。
但凡文人,誰若說自己沒讀過水滸傳,那自然是要被人所鄙視的。
也是因此,明代的文化,真正的開始盛行起來。
洪武三年,施耐庵在興化逝世後,他的徒弟羅貫中繼續遺志,再次出書《三國志通俗演義》,也就是後世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自然也不是什麼簡單角色,雖然因為家父從商,未曾考取功名,但本身的文學素養是極高的。
而在當張士誠幕僚的時候,出謀劃策將朱元璋部下康茂才的進攻擊潰,這也就導致和朱元璋結了仇。
以至於大明建國後,放棄讀書人的身份,不敢踏入官場,怕慘遭報復。
然羅貫中卻不知曉。
不管是《水滸傳》,亦或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在大明的名聲這麼大。
朱元璋也是個讀書人,能不知曉其所作所為。
只是朱元璋也是喜歡看書的呀,除了這兩本外,《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