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跟一般的登基不同,象徵意義更遠大於實際意義,畢竟皇位的傳承已經沒有懸念和變化了,大多數皇帝即位的時候,都是國不可一日無君,管他什麼日子,能有多快就多快,以免生出變化。
朱英的登基大典,更多性質上屬於展示大明的輝煌強盛。
其實按照古禮,朱元璋跟朱英都足以泰山封禪。
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也就是說皇帝向上天彙報自己在人間取得的功績,在之前,這幾乎是每個皇帝心中的念想。
自古以來,進行過泰山封禪也就六位,而第一位自然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統華夏,自然足夠封禪。
封禪的終止,「頭功」當屬宋真宗,因為他打破了流傳千年的規矩,進而使得後世的皇帝恥與他為伍,封禪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單單這八個字,便足以泰山封禪,但沒有一個大臣站出來說這個事。
朱英倒是不怎麼算,因為他現在的功勞,基本上都是掛在朱元璋的頭上,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大明能有今日之強盛,這跟太孫分不開干係。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依舊屬於是洪武年間,在位的皇帝是朱元璋。
要等到朱英即位後,才能來算朱英的功績。
坤寧宮中。
葉月清的神情有些擔憂,遂輕聲問道:「陛下的龍體...」
作為太孫妃,她非常的清楚,如果朱英想當皇帝,早就已經是皇帝了,以陛下的性子,巴不得早點如此。
只是太孫自己不想這樣,很多功績都想算在陛下的頭上。
「放心吧,爺爺的身體還健朗著呢,沒啥事的。」
「之所以要提前舉辦登基大典,也是爺爺想親眼看看,這算是合了他老人家的心意了。」
朱英雖然話是這麼說,但心裡也很清楚,老爺子的身體確實是不太行了。
他答應登基的事情,未嘗沒有‘沖喜的想法。
葉月清問道;「殿下,關於大典的用度,該如何辦置。」
朱英想了想道:「此番登基大典,當邀請周邊列國,附屬國,但凡所能到之處,共同參與。」
「現如今我大明國庫也算是充盈,在置辦上,就不要太多考慮花費的事情,辦得隆重一些無妨。」
「這些瑣事,就勞煩月清操勞了。」
葉月清道:「這都是妾身應當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