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想個事情,如果當初,我沒有生出那般心思,沒強行把他帶到京師來,父皇自然也就看不見他,那將會是怎樣。」
「不過仔細想想,我也不曾後悔過,如果....如果早知道會是今天這般。」
「或許...誒...他確實很適當當皇帝,是真正的明君。」
朱棣話到一半時,多番猶豫,最後無奈說道。
大明的變化,是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看在眼裡,不管是大臣,皇子,亦或是黎民百姓。
曾經朱棣就藩於北平,最大的心思就是想徹底的平定草原,哪怕是他自己覺得,這可能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然而現在,有人辦到了,還顯得那麼輕鬆。
姚廣孝也有幾分感慨。
「天命如此,貧僧初見太孫之際,便心思有些晦暗,生出諸多變化。」
「如今想來,實乃是命之使然。」
說到這裡,姚廣孝微微一頓,繼續道:「只是如今太孫龍氣太盛,繼位大寶之後,更是達之以巔峰盛況,如此威懾,易傷於類,王爺還需是要早些做打算才是。」
「貧僧觀太孫,猶如是霧中觀花,水中觀月,誰也不知太孫心中如何作想。」
「或真,或假,無人可說清楚,只是王爺應不會忘
記,當年太孫遊走西域大漠,可從來不是善於之輩。」
「因此王爺離得京師,當是越遠越好,眼下便就是看那東勝神州了。」
朱棣嘆息道:「便就是怕徒增生變啊,不過現在我等也無能為力,只看太孫如何了。」
姚廣孝卻道:「倒是有些辦法,這段時日,王爺可讓世子,王妃多多去宮裡走動一二,也能讓陛下多念及幾分舊情,這也就好辦多了。」
「當然,不能只是王爺,包括秦王,晉王,齊王都要如此。」
「此番陛下提前放訊息出來,連欽天監那邊的日子都沒算出來,這說明陛下想要辦得隆重一些,大致不是會在近日,貧僧推算,當在正月初一。」
「留足半年時日,也能足夠周邊小國相繼來賀了。」
姚廣孝本身就精通儒釋道,因此很容易就能推算出最好的日子,況且陛下這麼早宣佈,自然也是為了更讓太孫的繼位大典更加隆重。
實際上也正如姚廣孝所推算出的那樣,欽天監劉日新給出的最好日子,也是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作為一年之始,也是比較好是新君登基,意義上也比較特殊。
別看還有半年多的時間,但實際上對於登基大典來說,已經是非常緊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