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邸報上就刊登出了發現東勝神州的訊息,並且詳細的講述了東勝神州的情況。
其中包括現在於大明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玉米,土豆,馬鈴薯,也來自於東勝神洲的事情。
“原來這些高產作物都是來自於東勝神洲啊,太孫殿下果然是得神人之助,為我大明謫仙,否則怎麼能夠得到萬里之外的作物。”
“邸報上面寫著,東勝神州非常遼闊,甚至比我們大明都差不多,那裡遍地都是沃土,生活著一些尚未開化,茹毛飲血的蠻夷,這些蠻夷不愁食物,因此過了許多年還是這樣,誒,就是距離太遠了一點,要五年啊。”
“有沒有好好看邸報,是藍將軍他們去了五年,實際上半年就能到了,聽說藍將軍還讓人帶回來了地圖。”
“極北的天太冷了,聽說凍死了不少將士,東勝神州是好,就是路上太危險,我可不想冒著危險過去。”
“誰說不是呢,聽著邸報上這麼說,那可真是個好地方啊。”
邸報上發現東勝神洲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師,然後朝著整個大明蔓延。
人們對於這樣新奇的事情,總是會感到非常的好奇和嚮往。
還有不少人推測說,生活在東勝神洲的那些土著,很有可能就是中原早期的人遷徙過去的。
因為在邸報上的描述,他們的也是黃面板,黑頭髮,跟漢人很是相似。
在此前,大明正在傳播洪荒神話體系,現在大明的神話體系已經深入到百姓之中,由於是朝廷刊發和推廣,而且據說神話體系的主要編撰者就是當今太孫殿下,因此幾乎大多數人對此深信不疑。
許多人根據神話體系猜測,那些在東勝神洲的人,應該屬於上古遺民,跟漢人同宗同源。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很大的認可,成為了當前主流。
朱英這裡,建立前往東勝神州航線的事情,再沒有了任何阻力。
而幾個藩王,似乎嗅到了新的方向。
燕王府。
“法師,或我等可去東勝神州,那邊土壤肥沃,未有敵手,不過是些未開化的蠻夷,正好去那邊建立藩國。”
“法師以為如何。”
得到訊息後,朱棣就詢問姚廣孝的想法。
“善。”
姚廣孝開口就肯定了這個想法,並且說道;“王爺若想去,一定要趁早,東勝神洲地處遙遠,此去建國,則不必再擔憂與朝廷間的干係。”
“貧僧聽說那邊的地方很大,甚至不亞於大明,不僅缺馬,也無牛羊,因此王爺過去必然要獲得朝廷大力支援才可。”
姚廣孝也是想去的,或者說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想去那邊看看。
畢竟這可是東勝神洲,單單就這個名字,便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當訊息傳開的時候,大明境內的道教都被驚動了。
因為在道教看來,東勝神州就是神仙的發源地,說不定在東勝神州,還能找到一些仙人留下的痕跡。
這對於每個修道的人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
曾經秦始皇派人去尋海外仙山,指的不就是東勝神州嗎,現在已經找到了,誰不想過去呢。
得到訊息的這些道教大派,如龍虎山,武當山等等,已然是開始準備起來,要一起去到京師,向陛下請去東勝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