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裡暖烘烘的,爐子裡燒著火,煮著茶。
“你這傢伙,現在還敢來我這裡,也不怕訊息傳到太孫耳朵裡去。”
“在這京師,還能是有什麼事情能夠讓太孫不知道的,現在錦衣衛衙門,已經完成在太孫的手裡。”
“聽說你在高麗當國師的那些日子過得不錯,之前一直都有聽聞你的訊息,現在也算是回到京師來養老了吧。”
“也對,你年紀大了,也不必再跟個年輕小夥子一樣到處亂跑,太孫在這一點上,倒是做得不錯。”
朱棣讓伺候的僕人離開,自己親手端起了茶壺給姚廣孝倒茶,就像是曾經一樣。
姚廣孝也不客氣,直接接過茶杯。
“在高麗的那些日子,對於貧僧來說,確實是過得比較舒坦,這一身的本事,倒是有了發揮的地方,雖說高麗那地方是小了點,不過倒也是很不錯了,這還得是感謝太孫。”
“太孫當年讓貧僧離開王爺身邊,是因為那時羽翼未豐,行事自多了幾分謹慎。”
“如今大明在太孫的治理之下,已然是發展到瞭如此規模,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因此貧僧聽到燕王回來的訊息,便就過來了,便是不知燕王是否嫌貧僧老矣。”
朱棣聞言,卻沒有直接接話。
微微思索了一番後才道:“看來法師是聽到了一些訊息,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只是何苦如此,在京師安度晚年,豈不是更好,沒必要跟著我四處奔波勞累。”
朱棣一下子就猜到了姚廣孝的想法,也同時猜到了姚廣孝為什麼過來。
這說明姚廣孝肯定是從哪裡得到了訊息,有了判斷自己回不去藩國了,會被太孫派遣到天竺去征戰。
當然,這種可能對於朱棣來說也是最大的,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
而姚廣孝最後那句話的意思,朱棣也聽了出來,他是想再跟著一起。
其實在朱棣看來,大可不必如此,因為他真心覺得道衍在京師養老,是最好的選擇。
“或許貧僧確實是個禿驢,從未有過六根清淨。”
“對於王爺當年之事,至今念頭難以通達,說起來,當初的提議還是出自貧僧之口。”
“這副殘軀,或還可支撐幾年,也算是報答當年王爺的知遇之恩。”
道衍緩緩的說道。
他心裡一直有所愧疚,雖然太孫對於大明是有著大功德,但是當年要帶太孫來京師,也是道衍的提議。
最終讓他跟朱棣的許多打算,自此因為太孫的干係,從而鏡花水月一場空。
“何必如此,當年之事,誰又能想到今日。”
“不過法師堅持,我自沒有拒之門外的道理,時至今日,太孫已然沒必要管咱們的事情了。”
“法師今日前來,想必已然知曉了我要去到天竺的事情吧。”
朱棣嘆了口氣,隨後問道。
姚廣孝點點頭:“確實如此,宮中已經有些風聲傳來,至於藩國之事,不管對於朝廷還是諸位王爺,都已經十分明瞭,當今陛下尚在,他自然不會允許發生叔侄爭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