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在北境的公國,一個國家都沒有五萬人這麼多,況且他們也並沒有招惹大明的勇氣。
之所以不對付這些生活在草原更北地區的小國,只不過因為在那四季皆寒的地方,實在是太貧瘠了。
比起這些地方,西域都算得上富裕。
“雖然咱不明白,為什麼大孫你對那東勝神洲有這麼大的心思,不過咱們大明現在有了鐵甲艦,建造一些補給站也不是多大的事情。”朱元璋回道。
他本身是不怎麼願意去搞遠征的,在他看來,不管是現在的大明,還是即將到手的草原,乃至於已經到手的安南,占城,真臘,暹羅,都需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去治理。
更何況不需要多久倭國也要納入到大明疆域裡。
現在大明的人口確實是在不斷上漲,可是大明的疆域增加得太快了,這導致雖然移民的情況很好,但是面對更加龐大的區域,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單單治理這些地方就已經讓現在的朝廷足夠頭疼了,如今朝廷的官位也在不斷的增加,為了更好的管轄新的疆域,朱元璋最近還在籌備著增加個單獨的部門。
而大孫現在又想去發展一個更遠的地方。
流淚樹的問題,朱元璋也不是很在乎,到底有沒有還是兩說,而朱元璋自然清楚大孫的意思,或許是想借助尋找流淚樹的事情,而去發展更遠的領土。
但這個領土在朱元璋看來太過於遙遠。
根據最新的情報,從前被朝廷所忽視的滿者伯夷,似乎有著數百萬的人口,並且疆域比之倭國都要大上許多。
而按照大孫的想法,必然也是要納入到大明統治中來。
很多次朱元璋都在想,現在的大明是否有些窮兵黷武了,如此開啟大面積的戰爭真的好嗎。
不過看著統計上來的財政,朱元璋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單單是安南,占城,真臘,暹羅,根據現在朝廷勘查和推測,每年都將會為大明提供上億石的糧食賦稅。
這且僅僅只是賦稅,而不是他們的產出。
況且這些之前的南洋國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在此前,這些地方都是由貴族把控,包括他們的水利措施和良田開發也並不怎麼高效,現在大明接手後,意味著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這些地方產出的糧食都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暴漲。
或許以後每年都能給大明提供幾億石糧食的賦稅。
巨量的糧食供給將會使得大明內部的糧價不斷下跌,而更多百姓也能吃到一口飽飯,百姓生活的穩定,也意味著大明皇權的牢固和加強。
富裕的生活會讓更多的家庭生育更多孩子,這也會讓大明的人口不斷增加。
這些新一代長大之後,也會給大明的軍隊更多補充,一切都形成一個優良閉環。
不斷加劇的戰爭非但沒有讓大明虛弱,反而是變得更加強大。
似乎大孫總是有法子從這些當初看不起的小地方,得到更好的好處。
這也是朱元璋為什麼會支援朱英弄一些他覺得不靠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