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讀書聲在迴盪在天地之間。
“本王是真的沒想到,竟然有一天會在草原這等蠻夷之地,聽到我大明的三字經,總是感覺有些奇怪。”
朱棣感慨莫名,曾經他藩國北平,對草原最是熟悉,幾乎前半生就一直在跟草原打交道。
或是打仗,或是互市。
今天這樣的場景,是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
旁邊跟隨著的是朱高煦,朱高燧兄弟倆。
兩人不喜讀書,又能打仗,每逢戰事一般都在朱棣左右。
朱高煦憋憋嘴不由得道:“我聽著說,其實太孫也是沒怎麼讀書的,小時候那麼早就離開了皇宮,後來又一直在幹商人的買賣,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要讓這些蠻夷韃子也跟著讀書。”
“轉頭過去數年,讀書人都精貴得很,現在就是泥腿子的兒子,也能夠讀書寫字了。”
“在我看來,讀書是最折磨人的事情,難道太孫想要以此折磨這些草原韃子?”
朱棣被朱高煦這番言論整得非常無語。
當即呵斥道:“你個不學無術的東西,要不是大明現在如此富庶,哪能讓這麼多人去讀書,你可懂何為教化之道。”
“雖然本王也不喜讀書,然太孫這是遵循聖人之道,有教無類。”
說著話,朱棣隨手一馬鞭直接就抽在了朱高煦的身上。
感受到生疼,朱高煦在馬上齜著牙,不過對於這樣來自於父王的疼愛,他早就已經習慣了。
朱棣雖說一直不喜歡朱高熾這個長子,但是捱打最多的,絕對是朱高煦了。
朱高燧在旁邊看著,大氣不敢出,安靜的騎在馬上跟隨著。
來到草原二次北伐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次草原的部族學乖了,聽著風聲就是跑,許多連祖地乾脆都不要了。
大明的三十萬騎兵,可不是蒙古兵可以比擬的。
這些草原的騎術射術肯定是要超越明軍騎兵,但是裝備上的碾壓,是個人技藝無法超越的。
尤其是在這種大規模的作戰裡。
大明這邊盡皆是半身甲,也是為了更好的提高馬速。
且大明的戰馬天天吃著玉米精飼料,不管是在耐力還是速度上,都要超過跟著一起捱餓的蒙古馬。
小規模的騎兵對戰上,這次草原根本討不到半點好處,更別說現在草原的反骨仔特別多,許多部族在投靠了明軍後,就充當明軍的嚮導,追擊其他部族。
而不管是俘虜還是投靠來的,按照大明律法,但凡是三十歲之下,都必須要進入學堂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草原上到處都是讀書聲的原因了。
“父王,難道我們就不回燕城了嗎。”捱了一鞭子的朱高煦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