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司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是推翻了太孫的定策,這就相當於違抗令旨啊。
沒有太孫發話,哪個工匠敢於對太孫定下的方案進行改革。
朱英想了想,說道:“京師這邊的火車,可以按照你們提出來的方法去做,其他地方的車廂連線,可以在其中做一個牽引器,緩衝車廂之間的衝撞。”
“包括連在一起的車廂,也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去緩衝火車行駛過程中帶來的衝撞。”
朱英開始向黃觀講述車廂掛鉤的製作方式。
掛鉤用鋼鐵鑄造,像兩隻拳起的手,分別安裝在車體兩端,兩隻“拳手”用力一碰,就輕鬆地先分開再緊緊地鉤死一起。
這就是後世火車車廂牽引器的大致方案。
朱英講述並不算太清晰,主要是這掛鉤並非是一體,而是多個部件組成,還需要去嘗試製作。
其中關鍵是活動的掛鉤,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火車行駛的壓力。
京師這邊可以用整體的火車,但是在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麼方便了。
黃觀很好的體會到了太孫的意思,很多東西就怕是沒有思路。
朱英只需要提供一個思路的方向,黃觀這邊就能造出來。
掛鉤的原理,在木匠這邊並非是不可完成。
“半個月,能完成否。”朱英問道。
黃觀當即表態:“請太孫放心,必定完成。”
朱英點點頭。
到了那時候,他就能帶老爺子一起坐火車了。
如此想想,心裡也有幾分激動。
等火車在大明四處建設起來的時候。
旅遊,將會變成非常熱門的話題。
前世朱英小時候才坐過綠皮火車,後來就被高鐵代替了。
沒想到在這大明之初,自己還能再次坐上火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