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京師周邊,已經有二十多個鍊鋼廠,專門為鍛造鋼材所設。
京師的這一段鐵路,朱英先前就已經是做好了準備,地面夯實,砂石堆放,就等著鋪設鐵軌了。
因此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
鐵軌的製作對於木匠來說,真就算不得什麼難度,只不過從木工活變成鋼材活罷了,原理上是一樣的。
黃觀面色有幾分難看。
朱英眉頭一皺:“怎麼,車廂還未做好,這應該算不得什麼難事吧。”
黃觀低頭躬身道:“按照殿下的吩咐,九節車廂早已經完工。”
朱英問道:“那是有什麼問題。”
黃觀苦笑道:“先前我們做過測試,將火車拉著一節車廂一起。”
“原本也沒感覺到其他難事,先前一切都行駛正常,可在停車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因為火車頭的速度很快,因此需要滑行很久才能停車,而在這個過程中,後邊的車廂非常容易的就會撞上來。”
“當時採用的僅僅是一節車廂,就險些出現大問題,如若是九節車廂,怕擁在一起必然跟人仰馬翻那般。”
火車的總設計主要方案,是朱英提出來的,他也就是搬照後世的方式簡單述說。
聽著黃觀這話,頓時想到了後世火車的掛鉤。
不過朱英沒有急著講述,而是問道:“現在科研司這邊是有什麼方案解決此事。”
黃觀回道:“目前想出來的法子,是將所有的車廂直接連結在一起,每一節車廂都採用跟火車頭那樣剎車裝置,當需要停車的時候,就能一同進行剎車,使得穩穩的停靠下來。”
“九節車廂會如果運送大量的貨物,會使得整列火車的速度變得更為緩慢,因此有工部的官員提出,可以最後放的火車尾,也增加一個蒸汽機,同時為整列火車提供動力,這樣的速度就能更快。”
朱英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科研司這邊的思路已經很是成熟,這樣的解決方案,已經幾乎於後世的高鐵了。
後世高鐵就是有兩個車頭,不過那並非是為了同時提供動力,而是前後的輪換。
而直接把所有車廂連結在一起鍛造,也避免了車廂間關於牽引器的問題。
從這方面說,已經是趨於完善了。
“方法不錯,為什麼沒有開始做呢。”朱英問道。
黃觀躬身道:“此事臣還未於太孫上奏,因此不敢私下行事。”
工部之所以還未如此做,是因為此事涉及到了太孫。
畢竟車廂的單獨打造,這個方案是太孫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