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今科狀元,也要先行到地方鍛鍊,還非是主官,得從縣丞開始幹。
有了政績,且要滿兩年紅線,才可由吏部考校,再次提拔。
從翰林院直接過渡到朝廷重臣這個路子,現在已經是被鎖死了。
這也導致翰林院的地位不斷下降。
其中最關鍵的是建言獻策。
以前翰林院的學士們,完全可以就朝會上談論議事,提出自己的政治諫言,只要得到陛下的認可,從官輕而易舉。
現在朝會都已經是三日一開,而太孫下放權力,諸多事宜由各部自行解決,只有無法解決之事,才放在朝廷議論。
哪能有那般多解決不了之事,如今誰解決不了,就要承擔責任,影響政績升遷。
一旦在朝會上提出,首先面對的就是陛下的訓斥。
別的不說,一個無能的名頭就落了下來。
至於彈劾,現在可不是張口一說就行了。
瞎說可是要受誹謗之罪。
彈劾的章程,是需要足夠的證據,然後上交都察院審查,最後才能到陛下那裡。
“倘若不能入仕,難道對爾等來說,學問就沒有半點用處了嗎。”
一道略帶低沉的聲音從外傳入大堂之中。
眾人面色微怒,隨即突然又轉變回去。
那熟悉的聲音,讓他們知道了來人是誰。
隨著腳步聲的緩慢響起,一老者走了過來。
“劉老。”
“老師。”
“三吾先生。”
眾人看見劉三吾,紛紛躬身作揖行禮。
劉三吾冷哼一聲,直接朝著中間的座位走過去。
那裡一直空著的,大堂雖有些擁擠,但卻無人坐那裡。
坐下後,劉三吾訓斥道:“千里當官只為財,你看看伱們一個個的,現在都變成了什麼樣子。”
“翰林院是做學問的地方,倘若朝廷暫且沒有安排,把你自己的學問做好,等到機會自然能更好的為國效力,為民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