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禮部接受薰陶,朱英有觀察過黃觀的品行,對於大明的忠誠度非常高。
錦衣衛那邊也詳細調查過了,黃觀這些年來,也沒有貪汙的行為。
對於大孫拍馬屁,朱元璋表示很受用。
同時說道:「既然章程如此詳細,那就安排行事吧,咱覺得黃詹士說得對,事有輕重緩急,遠征軍之事宜早不宜遲,關於選拔之事,就不必過多等候了,完全可以先行選出五萬人出發。」
「這上面的備案也很是不錯,有幾分道理,遠征軍完全可以在明年再次出發一批,將士們熱情如此高漲,區區五萬人,對於咱們大明來說完全不算多大負擔。」
「可這流淚樹,事關重大,如若真能把這蒸汽鐵甲船製作出來,這天下咱大明水師何處不能去。」
「莫說是第二批,便是第三批,第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數差了些,那就從北境招聘人手,他們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開啟。
在朱英看來,這遠征軍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璋看來,如果能造出蒸汽鐵甲船,哪怕是二三十萬人的損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還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璋這種半輩子都在殺戮中度過的,怎會有道德約束。
換個角度說,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朱英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格局還是小了。
慈不掌兵。
雖然自己暗自提醒過自己很多次,但在思路自然會有所限制。
.
...
為了儘快選出合適的遠征軍人選。
朱英提供了一條比較簡單的篩選條件。
負重跑。
體力,耐力,才是遠征軍的箇中關鍵。
在大多數時候,他們都需要攜帶基礎物資步行。
這兩個條件不過關的話,自然就不可能加入到遠征軍中來。
隨著朱英的令旨下達各個衛所,負重跑的篩選立即開始。
負重,按照五十斤的標準。
這也不是朱英獨創,早在戰國時期魏國中,正規軍也稱為魏武卒,是著名將領吳起操辦起來的,最多也就五萬人。
但是他們的體能訓練非常誇張。
有史書記載,他們每個人都是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