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是現在的草原聯合對抗帖木兒一樣,整個歐洲的兵力大規模集結,對拜占庭帝國進行支援。
戰爭這種事情,有時候真的不是說誰兵多就行的,即便是歐洲派出了大量的援軍,明面上的兵力要遠超奧斯曼帝國的侵略軍,但依舊是慘敗的局面。
其中涉及到因素很多,或許歐洲聯軍也有許多機會可以反敗為勝,但終究是錯過了,
結局就是整個歐洲聯軍大敗後還有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三百名貴族騎士被鉅款贖回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
歐洲已經沒有辦法阻止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了,只能是眼睜睜看著拜占庭帝國距離滅亡越來越近。
正是因為一路的連勝,讓奧斯曼帝國越發的囂張。
這樣的囂張是從現在新的繼承者,奧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從上至下。
是以派往帖木兒帝國的使臣,同樣也是非常的強勢,惹惱了帖木兒,從而扣押了所有國家的使臣。
當然,本身對於此事也是個藉口。
帖木兒現在的軍隊越發的強勢,正要進行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擴張自身疆域。
眼看著拜占庭帝國就要滅亡了,結果奧斯曼跟帖木兒就幹了起來。
蒙古騎兵真的就是整個中東地區和歐洲地區之噩夢,從來都沒有嚐到過失敗滋味的奧斯曼帝國,哪裡肯善罷甘休,自然要跟帖木兒大幹一場。
「調動五十萬大軍,這次我要親自出徵奧斯曼。」
正月期間,皮兒馬黑麻也被從德里蘇丹召集了回來參加議事大會。
對比德里蘇丹,奧斯曼這個中東霸主級的帝國,顯然要更為重要一些。
即便是帖木兒也不得以重視對待。
德里蘇丹就像是粘板上的羔羊,帖木兒並不覺得能夠翻起多大的浪潮。
但是奧斯曼帝國就完全不同,至少就整個中東地區來說,現在的奧斯曼帝國似乎沒有對手可言。
在進攻德里蘇丹前,帖木兒曾寫信給奧斯曼帝國進行警告:「你們如同螞蟻,切記不要挑釁大象,否則便被我們蹂躪報復。」
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自然也很強勢的回信:「如果我被你的軍隊嚇跑,那麼我的妻子便會拋棄我。可是你要從我的軍前逃竄,你的所有女人都會另尋他夫。」
兩個霸主級別的君王對話,誰也不肯示弱,這便讓帖木兒帝國跟奧斯曼帝國的關係劍拔弩張。
那些被巴耶塞特驅走,避難在帖木兒宮廷的土耳其諸侯為奧斯曼人制造了宣戰藉口。
很快,巴耶塞特要求投靠帖木兒的埃米爾向他效忠,為開戰創造外交藉口。
同時,奧斯曼帝國收回了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包圍,將兵力進行回撥,來面對跟帖木兒的戰爭。
隨著情報的往來,奧斯曼帝國對於帖木兒的瞭解加深,同時開始忌憚起來。
甚至於巴耶塞特都有些後悔,自己不該去招惹帖木兒的,拜占庭帝國都已經是煮熟的鴨子,可現在只能看著下不去嘴。
但是話都已經放出去了,總不能服軟吧,那就只能是用戰爭來解決問題了。
倒不是說巴耶塞特害怕帖木兒,只是從帝國的利益出發,先行攻佔拜占庭奪取財富才是最優選。
現在拜占庭的財富沒有拿到,又轉而陷入到另一個戰爭泥沼。
帖木兒的強盛,是在最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興起,雖然在北印度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可這些並不被奧斯曼帝國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