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那位,倒也不是什麼母老虎,是李景隆本身不想納妾。
在李景隆的骨子裡,本身就是個文人,奉旨遨遊世界啊,這樣的好事怎麼可以拒絕。
「既然曹國公覺得不錯,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說起來,咱們老朱家的親戚這塊,也就只剩下曹國公這裡了。」
「爺爺在說下西洋的時候,曾經多次提到過此事,是以在下西洋宣揚我大明國威的事情上,第一個就是想到了表兄。」
朱英笑著說道,稱呼上也從曹國公轉換成了私下親戚的稱呼。
當年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因為胡惟庸案的事情,見到大多開國功臣被殺,所以三番兩次的上奏勸諫,讓朱元璋非常生氣。
因此直接被下了詔獄,後來是馬皇后勸說,老朱家親戚幾十口,最後只剩下了外甥李文
忠,這要是處死了,老朱家的親戚就全沒了。
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
小時候朱佛女就經常是接濟孃家,對於朱元璋也非常之好,很是疼愛。
關鍵是朱佛女沒享到朱元璋的福氣,去世的那年紅巾軍才起義。
愛屋及烏之下,李景隆在宮裡是很吃得開的。
朱英本身不管是對朱棣還是李景隆並沒有什麼記恨,收歸五軍都督府的兵權,這是大勢所趨,沒有是針對李景隆的意思。
這是李景隆自己心裡對號入座了。
聽到表兄的稱呼,李景隆當即眼神顫動,知道這是太孫不再記自己過去之事。
但他也不敢託大,當即道:「臣一定不會辜負陛下和太孫的信任。」
朱英笑著說道:「這次下西洋,首先就是要到南洋去,允炆一直跟表兄極為親近,這次表兄第一站便是占城,想來允炆是會非常高興的。」
「到時候我這挑選一些京師才出的新奇玩意,表兄都給帶著過去,別說我這個當大兄的心裡沒他。」
「南洋那邊天氣炎熱,冬日如夏,等今年的正旦過完再行出發吧。」
「最近這段時間,表兄須得親自去水師那邊多走走熟悉。」
「若是暈船的話,可就要提前適應了。」
李景隆表示道:「多謝太孫殿下關心,臣自幼水性還算不錯,能適應海上生活。」
「太孫對允炆表弟的關心,臣一定帶到。」
拋開朱棣不說,其實李景隆跟朱允炆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