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立的時候,那些跟著打天下的功臣名將,何嘗又不是跟現在的群英商會一般模樣。
朱元章便是深知這一點,所以當第一份涉及到大孫的奏報從錦衣衛那裡傳遞過來時,就明白了自己走過的老路,可能大孫也要跟著走一遍了。
也虧是錦衣衛,若是一般人,還真沒有可能把這個訊息傳到朱元章這裡。
群英商會致力於情報發展,對於各地的各類情況掌控得非常精細,而其中唯獨缺少的一環,便就是在錦衣衛這裡了。
….
朱元章在知道這個情況之後,並沒有把事情直接告訴大孫。
而是暗中下達諭旨,讓錦衣衛收集更多關於群英商會的罪證。
這倒不是說朱元章想要弄倒群英商會,從總體的利益來把控,現在的群英商會對於大明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因為先前商業遭到元末亂世的摧毀,加上朱元章對於一些女幹商的痛恨,導致大明商業經濟發展一直都受到很大的侷限。
【鑑於大環境如此,
這其中還有農業的因素,剛剛建國的大明,更多的需要是流民的穩定,口糧的需求,農業的恢
復,而不是依靠投機倒把的商人。
朱元章對於這些理解極為透徹,大明商業的復甦,那也是建立在高產作物的基礎上。
若是沒有高產作物為整個大明保駕護航,不管是征伐倭國,亦或是發展商業,那必然是絕對要遭受到朱元章的禁止。
畢竟生活再怎麼變化,吃食才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條件。
錦衣衛暗中調查,跟朱元章去弄大孫更加的沒有關係。
只是朱元章擔心大孫因為情誼之事,導致一些決定下不來,所以在桉件上的收集,自然是越多越好,這才能讓大孫下定決心,對於整個群英商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清查。
「這兩天,咱大孫那裡可是有什麼變化。」
玄武湖旁,朱元章悠閒的把持著魚竿,春日的陽光照在身上很是舒服,暖洋洋的,有一種想要睡覺的感覺。
旁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聽到陛下問話,連忙回道:「啟稟陛下,昨日太孫殿下把群英商會的張伯叫到了坤寧宮問詢了半個時辰,後邊再沒有什麼動靜。」
朱元章眉頭微皺:「今日呢。」
劉和回道;「今日下了早朝後,太孫殿下就回到了坤寧宮裡,直到陛下出來的時候,還沒有什麼響動。」
朱元章笑道:「看來大孫這是要幹一把大的呀,如此沉得住氣,確實有幾分咱當年的風範。」
「現在這群英商會,還真是有些出乎咱的預料,這才多年,不過是兩年多的時間吧,一下子就發展到如此程度了。」
「這可比咱當初打天下還要來得更狠一點,如同颶風一般,只用了兩年的規模,就迅速的席捲了咱整個大明啊。」
「便說是大明瞭,便就是外邊那些小國,全部都輻射了過去,這種感覺,就好像咱當初看到白蓮教的一般,只要接觸過的人,一下子就會被其所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