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孫兒將一些火藥司淘汰的老版火器,租賃給這些海商,讓他們帶著足夠的人手和錢財,到海外別國去購置土地奴隸,種植糧食,開設工廠,而後回饋我大明。”
聽到這裡,朱元璋便道:“咱聽著江南那邊的奏章,說是最近有許多武館開設盛行,想來便是大孫暗中安排的吧。”
就此事上,朱元璋很快就聯想到前段時間看到奏章裡的一些事情。
不僅是江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也是多處開設武館。
這武館所教,差不多就是一些操練士兵的手段。
專門是給人在短期內進行一個人員操練。
其中更是包括火器的一些基礎運用。
還有數人的合擊手段。
朱英沒有否認,回道:“是孫兒所安排的,一些從軍隊裡退伍的老兵,沒有什麼安身之地,尤其是傷殘老兵,連種田都不能,僅靠一些退伍補貼,生活上比較困難。”
“現在海商們出行各國,難免會遇到許多的意外,是以孫兒就想著開設武館,讓這些退伍老兵也有一個安身之所。”
“海商這邊的隨從護衛,也能夠得到一個基礎的培訓,在外遇到危險也能有足夠的武力保全自身,當算是一舉兩得。”
這番話說的是冠冕堂皇,可朱元璋摸爬滾打了一輩子,哪裡還不明白其中的隱喻。
安排退伍老兵是真,但實際上從目的上來說,大孫更是想讓這些海商們的護衛,操練如同士兵一般,代替大明於海外進行一個開擴。
從某種程度上來,其實朱英的這個手段,跟曾經歷史上的海外殖民,算是異曲同工。
不過作為大明人士,朱英這邊還算是比較溫和,沒有那般野蠻。
至少於買賣上,是公平的,不是隨便搞個藉口就來個大屠殺,霸佔別人土地什麼的。
這也是因為大明現在於貨物上,有著很強的貿易順差,可以輕鬆的賺取足夠多的錢財,沒必要幹那種留下惡名的方式。
而就現在而言,對於大多數的地方來說,人力是最為廉價的。
一條絲綢出手,多的不說,換他百八十個奴隸是自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而商人購置土地這樣的要求,對於幾乎絕大多數的國家來說,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拒絕的可能。
這又不是什麼割讓國土,而買了地的商人,還可以繳納賦稅,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當然,對於在大明海商們來說,這賦稅裡的貓膩,那都是輕車熟路得很,在如今大明搞賄賂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可在海外嘛,那當然就是家常便飯了。
雖說這樣的情況,會很容易滋生出一些大家族來,可對於這些朱英心中並未太大的擔憂。
只要大明能夠保持強盛,再大的家族也要依附在大明這顆樹上,如若後世的大明真的要滅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只要神州足夠強盛,那麼終歸是漢人的國度。
也就是換個當家做主的人罷了。
什麼老朱家千秋萬代,那都是扯淡。
能夠多傳承,便也就多傳承吧。
真要消亡了,也沒有太大的干係,也不是朱英能夠顧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