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的情報即便上是每月都有固定送達,朱元璋對於這等小國不怎麼上心,朝中政務繁忙,自然不可能說經常去看。
且安南這邊的事情,基本上朱元璋也是全權交由大孫負責,包括駐守在安南的將士所需要的軍餉,在當初朱英的承若中,也不走國庫支出,而是由朱英這邊的群英商會進行承擔。
當然,這糧食的產出,不僅是在大米之上,包括番薯等一些高產作物,也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沒有水稻那般要求的精耕細作,種植起來比較容易。
而目前大明在安南所拿到的土地,都是屬於安南王都附近的肥沃之地,有現在這般的情況,自然也是正常。
只是初次聽到這些的朱元璋,不由得有些驚訝了。
他是真沒想到,五萬將士駐紮安南不僅沒有讓大孫多出負擔,反而還賺錢了?
當下問道:“那安南當真是有如此的富庶?這怎麼跟咱聽使臣說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璋是派遣過使臣去查探的,對於整體安南的情況,不說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還是有的。
整體而言,安南也是個窮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飽飯,也沒什麼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孫這裡,就好像變得富裕了起來。
還在錢莊里弄了七百多萬兩白銀。
朱元璋自然知曉那就是大明寶鈔兌換來的,關於發行去安南的大明寶鈔他自然知曉,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記,和大明這邊的寶鈔有所區別,目前可不准許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製作的寶鈔換取真金白銀,這還只是與安南王室合作。
僅一年,且只相當於大明不過是郡縣之地,就吸了七百多萬兩白銀,這真是讓朱元璋難以想象。
這跟他心中的貧瘠小國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朱英便解釋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體窮困,但那些貴族的手中錢財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將士可不需要去負責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單獨開闢一地方。”
“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且佔據肥沃土地,是以情況自當有所不同。”
兩句解釋,朱元璋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擔了大明幾乎是一半的賦稅。
安南的窮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負責的,大明的將士只管自己,自然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這一番話,頓時就讓朱元璋的眼界開啟了。
按照這樣的情況,其他的小國自當也是差不多的,終歸有些富庶之地。
那麼是否也可以按照現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樣派遣一些大明將士過去駐紮,不僅能夠擴大大明的影響力,還能夠有力的消除邊疆隱患。
比如是現在的安南,有五萬大明將士坐鎮,自然不可能說還能發生出什麼對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麼變化,首先就是這五萬將士受到影響,即便是有所動亂,其發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內,很難說影響到大明國內。
把戰爭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這對於大明國內的發展還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個極大的好事。
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孫,朱英當然是心領神會。
當下說道:“這是孫兒未來所謀求的一個方向,不僅是大明的將士,包括我大明海貿的商人,實際上也可以同樣達到這樣的程度。”
“江南造船廠那邊,我已經讓張伯去傳告了所有想幹海上貿易的家族,所有幹海貿的家族,於兩年之後,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格標準,收購外邊的糧食回國,且需按照我大明的市場價格進行一個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