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章差錢嘛?
他真的很差錢!
別看每天大魚大肉的,那都是作為皇帝的標配。
每年皇宮的開支,可都是從內帑出的,包括藩王的,也都是如此。
從洪武元年到現在,整整二十五年的時間,大明的財政就沒有寬裕的時候。
為什麼出大明寶鈔,就是因為國庫連軍餉都很難出來了,大明寶鈔剛出的那幾年,倒是過了寬裕的日子。
後來各種打仗,賞賜,軍餉,俸祿,幾乎都是由寶鈔佔據了大頭。
這也是為什麼寶鈔每年都要出了千萬貫的原因所在。
然後就是寶鈔的大幅度貶值,這才讓朱元章意識到要控制寶鈔的發行。
就算是近幾年,官吏們的俸祿,也是經常拖欠,延遲發放。
在這方面,朱元章還要從戶部拿錢,來填補皇宮的空缺。
當年馬皇后生辰的時候,宴席上的四菜一湯,那還不是因為內帑沒錢才搞出來的麼。
真要富裕,誰還這麼整呀。
把官吏們的俸祿卡得死死的,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合算之下這已經是大明國庫的極限了,朱元章都恨不得官員們自帶俸祿過來上班才好。
最好是再給國庫賺贈點銀子。
也就是近兩個月,皇宮的各項開支才稍微寬鬆一點。
這當然是大孫的功勞了。
現在聽大孫這麼一說,犯罪的都可以給內帑創造收入了,還是跟現在大孫辦廠的情況差不多。
這麼一想,朱元章面上當真是容光煥發。
“大孫,要是按照你這麼做的話,每年可以賺多少銀子呢。”朱元章回味過後,笑眯眯的對著大孫問道。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這麼做往後內帑能夠增加多少的收入。
人呀,最不喜歡過的就是窮日子,更何況朱元章這麼個開國皇帝。
每次在早朝上,他最煩的就是戶部,總是提出這裡缺銀子了,那裡缺銀子了,以各種理由減少內帑的開支。
朱元章也知道,這真是沒辦法的事情,可是大明每年的歲入就那麼多,能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