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50章:明朝張三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0章:明朝張三丰 (2 / 6)

“或許在最初的時候,爺爺就已經知道地主階級的危害,所以不斷的在抑制地主。”

“江南,好一個江南稅賦甲天下,看來這麼多年的重稅下來,江南始終是大明的一根刺。”

“必須要想辦法,把這根刺給拔除乾淨。”

朱英很清楚,現在大明全國,江南就是稅賦最重的地方,可以說是承擔了大明半數稅收。

那些被幹倒的地主,他們的田地,都成了官田,然後分給普通百姓。

或許有人會奇怪,這麼針對江南,為什麼在大明農民起義造反的隊伍裡,反而江南是最少的。

甚至大部分江南地區,都沒有造反的案例。

難道這些江南地主們,就不會聯合起來嗎?

嘿,能吃飽,誰有心思造反呀。

想要造反,最大的主力軍,可不是地主,而是那些一窮二白的黔首。

江南這等魚米之鄉,大明糧倉。

地主喊一聲造反,根本就沒人搭理,人還沒聚集呢,官府就已經過來圍剿了,根本不具備造反的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敢如此針對江南地區。

當然,重點照顧的物件,都是在地主身上。

像是前面的洪武三大案,遷移南方富戶,降低了江南才子在科舉考試中的錄取比例,限制江南人入朝為官,尤其是戶部,是堅決不讓任何帶著江南籍貫的進入。

只是,即便是如此,冊子上的一萬四千多擁有七百畝以上田地的地主們,還有八成來源於江南。

“爺爺的村人自治法子雖好,但對於江南,還是不夠用,只有把治安署開便江南地區,狠抓,硬抓,才能慢慢的根除。”

“爺爺是很有先見之明,可惜還是幹得不夠徹底,後世的子孫不頂用呀,沒有延續一直打壓江南的政策,給他們開放了。”

“若是按照現在的法子,貫徹打壓江南地區,大明至少可再續百年國祚。”

朱英有些感嘆著,同時眼神中散發出冷光。

或許很多人對於江南好像沒太大的感覺,但若是知道,明末時期政治聯盟的東林黨,就是以江南士大夫為首的官員。

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等。

而所謂的東林黨爭,是東林黨和大明全國的朋黨之爭,同時還跟閹黨爭。

足可見東林黨的實力,已經達到了什麼層次。

大明,作為歷史朝代中,白銀相對最充裕的王朝,最後滅於銀荒。

錢去了哪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