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支援明朝統治的地主階級,朱元璋自然是笑臉相應。
對於不支援,不配合的,甚至當地名聲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個殺伐果斷。
諸如蘇州人才姚潤、王謨被徵不至,皆誅而籍其家。
像是那些地主勢力更加強大的,更加要狠一些。
江南的地主豪強勢力最為強大,這些地主豪強擁有大量土地,還魚肉百姓橫行霸道,甚至隱藏人口和土地,向農民轉嫁賦役負擔,使朝廷的統治延伸不到基層,偶爾還來個起義啥的,也是這些人在背後支援。
朱元璋便幾次下令將曾經依附於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江南地主豪強,還有忠於元朝的孤臣都遷到鳳陽。
使其遠離家鄉,沒有根基,方便控制之餘,還可以開發開發鳳陽老家。
其中一些較為大頭的,還被遷移到南京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美其名曰:以壯京畿。
便就是這般剛柔並濟的手段,才能奠下明朝將近三百年的國祚。
不然大明中後期的那些奇葩皇帝,早把大明給完犢子了。
後面朱棣三次親征,搞得大明一窮二白,也是因為地主階級的擁護,才沒有動搖到統治的根基。
袁知縣,便就是這地主階級中的一員,所以他對於朝廷,尤其是朱元璋那是極度的擁護。
河南這邊賑災,可是實實在在出了不少的錢糧。
聞言,袁知縣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而是沉吟過後,這才說道:“長孫殿下能夠來我們汝陽,是對汝陽的重視。”
“既然長孫殿下來了,那我們汝陽也得拿出誠意方可。”
下方的縣丞聞言,面色有些憂愁的回道:“可是大人,今日殿下並未回應,而是交代明日再看,這其中是不是殿下對我們有什麼看法呀。”
袁知縣搖搖頭,道:“不要肆意去猜測長孫殿下的想法,本官聽說,陛下已經定下,將於九月舉行冊封太孫事宜,長孫殿下此刻前來,定然就是為了處置瘟疫此事。”
朱雄英的存在,就算是朝廷重臣,幾乎都不知道,就連皇宮裡,若不是老一輩的,也不清楚。
所以袁知縣下意識的以為,就是朱允炆。
在袁知縣說完後,數位官員紛紛點頭贊同,典吏則開口道:“知縣大人,長孫殿下駕臨,我等如何也得組織縣內的大戶們,共同表達出誠意吧。”
袁知縣不言,其他官員紛紛出聲贊同。
典吏作為知縣屬官,像是這種知縣不方面開口的話,自然要效勞一番。
顯然這個典吏還是很懂味的,袁知縣也投去讚許的目光。
這體現的誠意,在袁知縣看來,自然是越大越好。
這可是不久後的太孫殿下,大明未來的皇帝陛下,若是能夠有幸讓其對自己對上幾分好的印象,還愁以後官路不同。
在袁知縣看來,長孫殿下的到來,簡直就是自己這一生中最大的機遇。
所以昨天長孫殿下剛到的時候,就忍不住想要拜訪。
現在想起來,是自己有些孟浪了。
不過殿下既然沒有明確拒絕,那肯定就有戲,且看這情況,長孫殿下應該不止待上一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