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8章:我怎麼有種被拍賣的感覺 (1 / 5)

汝陽縣屬於上縣,縣城內人口將近十五萬左右,商業也算是比較發達。

但是四萬大軍就在城外幾里地內紮營,這可是給了汝陽縣很大的壓力。

縣城內府衙。

包含知縣在內的數人,聚在一堂,商議城外之事。

縣衙旳官吏設定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貳官、屬官、教職、雜職、吏典、差役的順序編排的。

佐貳官是縣丞、主簿,分掌糧務、水利、河防等事。

此刻除了知縣,主簿,縣丞等人外,典吏作為屬官,也在其中。

“袁大人,據說外面率領大軍之人,乃是當今長孫殿下,不知長孫殿下如此尊貴的身份,怎麼會來到我們這裡。”

“說是為了瘟疫過來。”汝陽縣丞有些疑惑的對著知縣問道。

袁知縣聞言,眉頭微微一抬,卻沒有去回答縣城的話。

袁姓在汝陽是大姓,先祖能追溯到三國末期的袁術,袁紹之上。

袁知縣這個知縣的位置,也不是靠功名來的,也是透過舉薦的道路。

一年才出多少舉人,進士,明朝的大量官員,基本上都是透過舉薦的形式當官。

其實朱元璋能夠有這般的威信力,甚至中後的大明,爛到根子上,都還能維持下去,並且很是得民心。

和朱元璋所任用的舉薦制度,分不開干係。

朱元璋的舉薦制度,可以看做主要是對於地方富民的拉攏。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詔說道:“賢才不備,不足以為治。”

舉薦推舉賢才的科目有:聰明正直、賢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

洪武時期舉薦的範圍很廣,主要是鼓勵百姓在道德上升華自己,對於孝子表彰的就很不錯。

諸如易州淶水縣民李得成冒著嚴寒“臥冰求母屍”,被舉為孝廉,被朝廷任命官職,後來官至布政使。

以舉薦制度來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品德,而不是能力,是想透過此舉,將社會風氣帶向好的一面,並且培養出一批忠君愛國的官員。

朱元璋大搞舉薦制度,甚至直接從富民中選用官吏。

對於地主階級的拉攏,可謂是不遺餘力。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調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還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畝以上的地主,共一萬四千二百四十一戶,編成花名冊,分批召見,直接錄用。

有了地主階級的擁護,大明自然極為穩定,尤其是這些擁護的地主們,極為崇尚忠君愛國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

這就不難想象朱元璋在民間的威信了,他們當然是會說朱元璋的好話。

像是貧農,基本上也得靠著富民生活,能夠當選官吏的富民,在當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錯的,也很得到當地貧民的擁護。

至少在有什麼災禍的時候,通常都會以身作則,出來救濟四方。

所以貧農對於朱元璋也是同樣的擁護,認為這是個真正的好皇帝。

有拉攏便有打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