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大軍!!!
朱英頓時就感覺到,果然還是自己的格局小了。
這哪裡是去謀略安南,完全就是平推好吧。
後世朱棣打安南,就是派遣了二十多萬人,不過明初現在的二十多萬人,可要比朱棣永樂時期強得多。
“爺爺,這麼多人沒必要,負擔太大了,有個五萬人,已經完全足夠了。“
朱英無語的說道,他沒想到老爺子這般狠。
要知道安南可是被列為不徵之國,這就是意味著朱元璋根本看不上安南這個小國。
現在知曉了盛產大米的事情,尤其是四季稻這個詞,直接就把朱元璋給點燃了。
“你這娃,咱不是說你,安南雖小,也約莫有數百萬人,可別小瞧了,雖說戰力不強,兵應在五十萬以上,不然你以為咱為何不打他。“
大明對於各國的情況,多少都是有一些瞭解的,朱元璋把安南列為不徵之國,當然是有自己的考慮。
只是這些瞭解很侷限,大概就是國的大笑,人口兵員。
也不會在乎經濟文化,地方特色如何。
朱英苦笑不得,只得說道:“爺爺,咱們現在是應安南王室的請求,派兵協助,五萬已經很多了,若是再多就影響了當地平衡。
二十萬大軍過去,朱英很清楚,肯定會引起同仇敵愾,到時候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五萬大軍是一個比較能接受的數目,也能對整個安南國進行干預,最主要的是瞭解當地的情況,將士們也會有個熟悉感。
安南國的百姓,到後面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行,聽大孫的,不過糧食這等事情,還是要快些才好,咱大明如今,到處都缺糧。”朱元璋聞言後說道。
對於安南國的情況,想來大孫比自己更清楚。
得到了老爺子的許可,朱英開始要召集弟子了。
其實五萬人馬出發,不過只是一道諭旨的問題,關鍵的還是在於,朱英至少要召集三十名以上的弟子過去。
並且在過去之前,還要加以培訓方可。
五萬大軍過去可不是打仗的,而是一種威攝力,同行的三十名弟子,才是這其中的關鍵。
朱英百名弟子,一個個可不是什麼小角色,個個都是經過了朱英的嚴格培訓,這才能夠成為弟子。
這些弟子過去充當的角色,便是如同後世政委的概念差不多。
其一是軍隊的思想引導,其二就是合縱連橫,對於整個安南國勢力的整合。
只需要創造一個合適的時機,就能將安南國徹底的拿下。
目前來說,朱英並沒有打算以大明的名義去統治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