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過,像是明初這般好的時候了。
曾經沒有,往後也不會有。
朱英也曾經想過,等自己登臨皇位的時候,再來改革這些。
自己真的能和老爺子相提並論嗎,朱英的心裡沒有把握,終究他是沒有當過皇帝的,也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是怎樣。
但是他心中非常清楚,假若在這一方面,老爺子能夠支援他的想法,那麼整件事情將會變得更加的簡單。
以老爺子目前的威勢,這天下哪有反對的道理。
朱元璋聽完後,面色認真的開始思索起來。
大孫說的這些事情,是朱元璋這輩子,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雖然第一反應,朱元璋的心中有些抗拒,這和他的思想,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了。
在朱元璋的心中,或者說在朱元璋之前,秦始皇之後所有皇帝的心中,所謂家國天下的帝王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
這大明,是老朱家的,現在是,未來也必須是。
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也好,屠殺功臣也罷,或者是各方面的安排,都是為了讓這個家能夠不斷的維繫下去。
但是大孫的話,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想法,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需要披荊斬棘,甚至是充滿危險的道理。
他看不到在這條道路上,成功的風景,因為這沒有任何的先例。
朱元璋能夠看到的,只有數之不盡的危險,動搖老朱家大明根基的危險。
這般去做,按照大孫的想法,自然會使得整個大明騰飛起來。
大孫在做這些話的時候,朱元璋也能感受到,那言語間充滿的自信,仿若能夠看到未來的大明。
可是這麼做,冒如此大的風險,真的值得嘛。
大明已經很大了,大到無論是誰,一輩子都走不完大明的疆域,這麼遼闊的疆域其實朱元璋已經滿足了。
所有屬於漢人的地盤,都已經歸屬在了大明直接統治的麾下。
以現在大明的百萬雄獅,征戰幾回,毫無疑問還能獲得更多的疆域。
朱元璋自信,自己只需一道諭旨下去,以大明如今的軍事情況,就沒看到可以相提並論的對手。
只是疆域過於遼闊,在統治上也更為艱難,甚至會讓大明國庫的負擔變得更重。
在這個時候,朱元璋猶豫了。
哪怕是最愛溺愛的大孫,他也只是保持沉默,而不是力挺大孫。
朱英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失落,雖然這早已經在預料之中,但老爺子的緘默不語,讓朱英也明白了老爺子的想法。
原本不打算表態的朱元璋,看到大孫眼中的那一絲落寞的神色,突然就感覺到心疼起來。
這一刻的朱元璋,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他老了,沒有年輕時候的那般衝勁了,安安穩穩對於自己來說,似乎更為重要。
但是大孫不是,大孫才十八歲呢,且大孫的想法智慧,遠勝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