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蜀道一般,行軍困難,小國寡民,也沒啥利益可圖,是這樣吧。”
聽到這話,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你知道便好,在咱看來,打安南,還不如去打倭國,至少那裡就像你說的那般,銀子多得很。”
“耗費點力氣,把倭國打下來了,至少咱大明上百年都不愁沒銀子用了。”
朱英回道:“銀子不能當飯吃啊,可是爺爺,你可知道那安南,對於種植水稻來說,卻有著天然的優勢。”
“安南那邊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三季稻,也就是一年三熟,而安南的水稻種植地區,基本上都是受到河流的灌溉。”
“天然的水利,土壤極為肥沃,畝產比之我等大明良田,還要高上數倍。”
朱英緩緩的解釋道。
其實他本身對於安南也不是很瞭解,但是熱帶雨林氣候還是知道的。
最為主要的,後世的安南,本就是糧食出口的大國,耕地不多,人數不少,還能有大量糧食出口。
足以說明在耕地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之所以現在沒有體現出現,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安南的農耕技術太過於落後了,而且安南官府對於水稻這塊,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而且因為沒有水稻種植技術,現在的安南由於諸多因素,農業這塊還沒有造成騰飛。
朱元璋聞言,遲疑中帶著一絲不信,但大孫的話極為肯定。
於是問道:“大孫,這些事情,可開不得玩笑。”
從內心中,其實包括大孫所言的倭國銀山,朱元璋還是保持懷疑態度。
只是倭寇太過於囂張,大明的使臣被殺,他這口氣也憋了二十年。
之前大孫執意要打倭國,他感覺自己估計攔不住,也就乾脆打了算了。
現在又來個安南,這次大孫又說是糧食的問題。
糧食,這可比銀子來得重要得太多了。
“爺爺,我可是想著去安南開國呢,這等事情自然早就調查清楚了,其實關於這個事情的真假,隨便派一些細作去打聽一方,就能清楚。”
朱英解釋著說道。
朱元璋聞言,下意識的點頭。
倭國銀子的事情不好說,大明懂農業的大臣還是很多的,派幾個使臣過去查探一番,大孫說的是否真假,頓時就能知道了。
這般想來,朱元璋頓時就相信了大孫所說的話。
“要真是這般,看來這安南還是相當重要啊。”朱元璋喃喃的說道,心裡頭頓時開始有些心動起來。
民以食為天,糧食的事情,對於大明來說,一直都是最為緊要的問題。
只要有足夠的糧食,還怕大明不能夠壯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