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 (2 / 3)

趙良弼上奏,說倭國窮山惡水,百姓不尊禮法,根本不值得出兵攻打。

然忽必烈如何肯罷休,繼續籌劃第三次遠征。

不過後來在大量朝臣的反對,以及當時交趾局勢混亂的情況下,忽必烈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也是因為兩次遠征耗費巨大,損失慘重,又沒有得到絲毫好處。

以至於蒙元統治下的中原,更加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不到百年,蒙元滅亡。

取得勝利的倭國過得也不是很好,哪怕沒有正面對抗蒙元大軍,損失也是極為慘重。

其中取得抗元戰爭勝利的鎌倉幕府最終先於元朝而滅亡。

倭國進入戰國時代,也就是出現兩個天皇,俗稱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候的倭國,認為有神風庇佑,蒙元都不行,何況你大明,一下子就變得特別自信。

朱元璋派去的使臣,都被直接斬殺。

自蒙元興起的倭寇,已然嚐到了侵略的甜頭。

倭國內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戰爭下更是不斷侵犯東南沿海。

蒙元自忽必烈往後,一年不如一年,從中期開始,皇位繼承紊亂,內亂頻繁,再加上政治腐敗,矛盾加劇,根本顧不上沿海倭患。

這也給了倭寇壯大的時機。

朱元璋大明開國的時候,首先面對的就是長期發展,蒙元遺留的倭寇問題。

朱元璋為了避免沿海百姓和海盜、倭寇等勾結,制定了“海禁”政策,禁止了民間貿易,甚至不允許出海捕魚。

洪武十七年春正月,倭寇頻繁侵犯浙東地區。

朱元璋命信國公湯和巡視海上,築山東,江南、北,浙東、西海上五十九城,鹹置行都司,以備倭為名。

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兩浙防倭衛、所。

同年四月命江夏侯周德興往福建福、興、漳、泉四郡視要害,築海上十六城,籍民為兵,以防倭寇。

自洪武二十二年後,至今洪武二十五年,沿海倭寇在朱元璋的海禁加防禦的政策下,已然減少很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