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帆看著佛雕像說道。
查爾斯一愣。
手指是補上的?
他怎麼看不出?
鏡頭裡面的這尊木雕菩薩像經千年歲月的沖刷洗禮,已經金漆剝落殘存,木胎肌理外露。
但是儲存基本完好,衣紋刻畫自然流暢,紋飾繁簡得當,極為難得。
是木質佛造像中的精品。
早期的木雕佛造像一直是博物館所看中的。
只要是送代、元代以前的木雕都成為博物館的重要珍藏。
如米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扭約大都會博物館。
木雕佛造像都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送代木雕佛像是我們木雕造像的巔峰。
基本同一時期的遼金佛造像雖然不像宋塑那麼挺秀。
但面向更為方圓,身材也更為豐滿。
“現在造第一遍顏色結束了,等它幹了我們再造第二遍顏色。”
謝揚帆用紙巾,讓自己剛在佛像小手指上的色顯得更為融洽。
木器室是首都博物館文保科技部一個歷史悠久的部門。
著名的太和殿龍椅就曾是木器室和其他科室的老師傅一起修復的。
不過他們現在的科長是年輕一代的屈峰。
從最高美術學院畢業之後,屈峰按照文物修復的行規拜師學藝。
從而研習木器文物修復。
“這是馬上要在慈寧宮展示的一件藏品,送過來的時候它的兩個手指頭斷了,嘴唇也缺了一塊,腰間的飄帶也是斷的。”
屈峰看著鏡頭說道。
現代人如何修復它殘損的身體,同時還保持它千年之前的風貌,這是很考驗人審美的事情。
能在千年後遇到合適的修復師,也是極為難得的。
“因為這個手勢斷了一截,下截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手指的形態判斷它的一個形態。”
屈峰畫筆做指,指著佛像的一處缺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