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另外一位婦女走進來。
這樣的畫面才得以改變。
“老單,待會幫我做幾個蛋。”
略帶吳音的方言,打斷了老人的動作。
老人起身檢查了一下婦女帶過來的鴨蛋。
隨後便笑著答應了下來。
帶著鴨蛋,來到後院準備一下神秘的工序。
“用鹽、石灰、食用鹼調製的黃泥包裹鴨蛋。”
“60歲的老單是崇明島上為數不多手工製作皮蛋的師傅。”
“這是華國常見的禽蛋醃製方式。”
“他們有著很多相似的名稱。”
“變蛋、松花蛋等等。”
“蛻變,是這場醃製的目標。”
皮蛋!
小麗有些小驚喜。
皮蛋這種東西,那真的就是喜歡的人特別喜歡。
討厭的人也是特別討厭。
尤其是在國外被人稱作惡魔蛋。
但是在華國,它則是一種經久不衰的美食。
在微觀鏡頭下。
皮蛋內部的構造被展現在鏡頭前。
從一開始的明黃。
到鴨蛋的顏色整體變成褐色。
最後表面開始結晶。
30的時間,被濃縮在著短短的幾次變化之內。
“蛋的內部,正在經歷一場,不亞於宇宙大爆炸的蛋白質的分解與重組。”
“凝固、褐變、結晶。”
“30天后,蛋的物理結構和化學性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