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記者看的都快瘋掉了。
但是礙於在高速路上,她也不能下車找買點充飢的東西,只能強忍著餓意繼續看下去。
“與北方不同,4000公里外的南國,每當秋風起,那裡的人們就會被另外一種來自時間的味道所吸引.....”
畫面一轉來到香江。
“臘味是南方人入冬後傳統的必備美食,製造臘味的初衷是為了能夠在南方溼熱的天氣裡,更好的儲存那些容易腐壞變質的新鮮肉類....”
“如今臘味既能成為家常小炒,也能登大雅之堂....”
跟香江高樓林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夜幕中一排排人頭攢動的大排檔。
穿著休閒的人們坐在大排檔裡面等待著美食。
這種焦急的心情也影響到了這在觀看的女記者。
“煲仔飯是臘味最經典的吃法之一,烹製煲仔飯是一項複雜而又辛苦的工作,廚師必須嚴格掌控火候才能製作出恰到好處的煲仔飯.....”
“正宗的煲仔飯是用收穫後三至九個月的半新米,還必須用瓦煲做盛器,生米煮,猛火燒,煲熟後,再轉到炭火上慢慢烘....”
“讓藏在臘味裡的肉汁完全滲入米飯,溫暖香糯的煲仔飯,一直是最適合冬天的美味.....”
廚房內,一排排的小煲仔,在廚師的操控下不斷的往外散發著熱氣。
臘肉滲出帶有顏色的肉汁跟內裡潔白的米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種代表著食慾的漸變色。
讓人看著不寡淡,反而喉頭一動。
“而在遠離香江的內地山區湖喃,你可以領略到一種更加古老,更加原始的味道....”
“農曆八月,稻田裡的禾花開了,又到了苗族人制作醃魚的時節.....”
“做醃魚除了要選禾花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必須選醃魚的桶子....”
苗家的姑娘身著滿身的銀飾,興奮的穿梭在村落之中。
這是她媽媽傳給她的,只有重大的節日裡面才會拿出來穿上。
而他的哥哥此時更在吊腳樓裡面製作醃魚用的桶子。
“醃桶的主材料是質地堅硬的杉木,必須用竹蔑箍緊,以防食鹽的腐蝕.....”
樓外的孩童興奮的喊著“抓魚咯”,而面容粗糙的男人卻不為所動的製作桶子,只是手上的動作加快了些。
“禾花魚就是農家放養在稻田裡的鯉魚,因為喜歡吃飄落在水面的禾花而得名....”
醃魚的調料有很多,炒熟的糯米,新鮮上好的紅辣椒,切片的生薑,自家種植的生奈,以及在山上摘採的木姜子和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