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觀眾知道趴在直升機滑橇式起落架上的人是吳龍,在吳龍抓不絲佳麗的手臂時,他有一個失手滑落的動作。這個動作讓他險些從起落架上摔下去。
也是這個動作,他雙腳勾住起落架,上半身下墜,斜後上方的攝像機就可以拍到吳龍的臉,證明起落架上的人不是替身,而是真的吳龍。
同時設計這樣的動作,可以讓觀眾感到驚險。
唯一的麻煩就是,這樣的動作很危險,稍微不注意,吳龍有可能真的從直升機上摔下去。
吳龍讓大家不必擔心,他有功夫摔不下去。馬戲團有類似的表演,雜技演員都不會摔下去,他更不可能摔下去。
除了這個驚險動作,還有一個驚險動作。就是第二次抓不住絲佳麗的手臂,直升機下降,距離地面很近。
這個動作也很危險,一個不小心,如果直升機降得太低,吳龍就會直接撞到地面。這種視角下,可以更讓觀眾感覺到貼地飛行的驚險刺激感。
只是,這樣對直升機飛行員的要求更高了。
好在吳龍參加過特技飛行,認識了很多特技飛行員。其中就有直升機特技飛行員,對方表示這很簡單。
經過測試對方的技術,確實很牛。
而對方也表示能參與吳龍的電影拍攝,他很高興。吳龍更表示,會在片尾特別鳴謝中,出現他的名字。
商量好後,並不能馬上開拍。道具師要做滑軌安裝,直升機特技飛行員也要和羅斯演練配合。
車速多少,直升機的飛行高度是多少,都要先做無人測試和練習。就是吳龍沒有趴在直升機的起落架上,絲佳麗也沒有站在轎車上。
直升機和轎車,都要在七英里橋上做實地練習。
轎車的行車路線,與橋護欄的摩擦碰撞,在電影裡看似沒有規律。在拍攝時,必須嚴格按照距離和時間來控制。
哪裡開始起步,哪裡開始碰撞,哪裡開始蛇形走位,負責控制指揮的都要精確到秒。
天上的直升機如何配合,同樣也要精確到秒。要能讓觀眾看到驚險,又不能讓直升機碰到轎車和橋面或護欄。
這些都還不是重要的,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是轎車墜海。
原版的拍攝,並不是連續的鏡頭,是後期剪輯的特效。轎車墜海,車裡沒人。
可按現在吳龍的拍攝要求,轎車必須要有人開才行。因為這是一個長鏡頭。
不是轎車墜海一個鏡頭剪輯出來。只有轎車墜海的鏡頭不難拍攝,因為轎車只是直線行駛,不需要有人在車裡掌控方向盤,而且距離也不長。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
一個是綠幕。海面有浮墊之類,轎車衝出去後,墜入浮墊上,不掉入海里。後期特效合成或做一個轎車入海的畫面。
另一個方法,轎車真的入海。
需要給轎車做改裝,讓車門在水裡也能容易開啟。在車內配有氧氣瓶,司機可以在入海後載上氧氣罩,保證有氧氣呼氣,直到游出海面或等人施救。
橋下攝像機拍不到的地方,吳龍準備了幾艘救生船和打撈船。墜海的轎車也需要打撈上來的,不然不允許拍攝。
就在大家討論各種方案的時候,作為汽車特技老手的羅斯不以為然道:
“你們都想錯了,把拍攝當成是現實中的汽車墜入水中。我們這是道具車,什麼是道具車?就是任我們自己改裝方便拍攝的車。”
“什麼車門難以開啟。為什麼要從車門開啟?整個車頂就能掀開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