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是帽子哥領先排在第三位,女車手在最後。
拍完這部分,拆下跑車兩側的機位,開始上演員拍攝。所有有特定鏡頭的車手演員,都在拍攝前參加過羅斯的汽車特技基礎培訓。主要是讓演員在正式拍攝時,面對鏡頭能拍出背景,讓觀眾感覺到真實。
第二部分拍完,拍第三部分。
這部分是汽車特技演員按劇情飈車。不要求極速飈車,但要求開出速度感和飈車感,就是比普通開車要快。
後面共有三臺攝像車追拍。有時候三臺攝像車都在最後並排追拍,有時候兩臺攝像車在最後,一臺在賽車一側追拍。有時候,兩臺攝像車分別在賽車兩側追拍,一臺攝像車在最後追拍。
第四部分拍攝,沒有攝像車跟拍,只有無人機跟蹤俯拍。
還是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按劇本飈車。
第五部分,就是渡橋飛躍。
這部分劇情,帽子哥害怕,沒有飛躍。女車手飛躍了,但是女汽車特技演員做的替身完成飛躍拍攝。
當然,並非真的直接飛躍硬著落。那肯定不行,很容易出事故。就算不出事故,著陸時的震動,也足以讓車手因為衝擊力過大而出問題。
真正拍攝時,著落的地端會有鋪有緩衝,後期利用電腦與落地的畫面合成。
女車手的比較好拍,分開拍攝。落地拍攝時,將車開上一個不太高的斜板,飛起來後,就能拍到落地的鏡頭。
難度最大的是吳龍要在飛躍的空中,超越前一輛車。
事先,吳龍和羅斯的汽車特技團隊搭建了一個同樣長度和坡度的斜坡,用來測試,多少速度躍出,落點會在哪裡,空中的高度和角度如何。
這些測試,都有攝像機在一旁拍攝並錄入電腦。
然後再用更快的速度躍出,計算空中的高度和角度如何,落點在哪裡。
經過多組資料測試後,再選兩個相差較大的,在電腦裡合併資料同步播放。
這樣,兩組原本不在同一時空的汽車飛躍渡橋,就在電腦裡同時出現在同一時空。
透過這樣的試驗,得出兩組資料。
什麼時候開始加速,兩輛車一先一後應該保持在什麼速度。什麼時間點,速度是多少,都需要精確控制。
其實,較安全、較保險的方法,是兩輛車不在同一車道。這樣就不用擔心兩輛車相撞的問題。
可這樣一來,就顯得沒那麼刺激和驚險了。
不刺激不驚險,觀眾怎麼買賬?怎麼突出吳龍電影的優勢?
想吳龍前世,曾經輝煌的港島武打動作電影,就是以真實跳樓為賣點,才征服了全世界的影迷。
就連好來塢的特技演員看到港島龍虎武師的動作戲拍攝,都感嘆那不是在拍電影,那是在玩命。
導演喊一聲跳,龍虎武師就要大膽跳。哪怕是三樓,下面沒有海綿墊,也要直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