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這批人感受到生活的巨大變化,心裡產生了強烈榮譽感的時候,與歐洲親朋好友的書信往來,現身說法,招攬更多人才來到大明擇業定居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現在大明的知名度還是不夠大,只有讓更多歐洲人知道大明不僅富庶,而且強盛,那樣才會吸引更多人才來到東方。
在國家民族概念尚未成型的時代,哪怕是後來這種概念在全世界得到廣泛認同的時代,重視利益的歐洲人,為了足夠的財富,是不介意放棄自己國籍的。
如何提高大明的知名度呢?
朱由檢現在非常希望戰爭,不出意外的話,西班牙人將成為大明擴大在歐洲影響的祭旗者。
只要擊敗西班牙人的大軍,大明的名聲將會響徹整個世界,這對人才的吸引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哈布斯堡雖然已經衰敗,但其在歐洲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擊敗西班牙大軍將會改變整個歐洲局勢,而大明可以根據具體形勢從容佈局,採取靈活的策略藉機從中漁利。
若是能讓歐洲主要國家都陷入一場大戰中就好了,那樣就會有更多人才,因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急需換個地方生存,大明就成了最佳選擇,最終也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不過這件事現在只能想想,想要間接推動不太可能。
大明與歐洲隔得太遠了,朝堂上雖然不缺乏玩弄陰謀詭計的人,但具體操作可是需要合格的中間人的,至少要精通各國曆史及語言,但目前來看只有方以智合格,可他並不是擅長遊說和計謀之人。
想到這裡,朱由檢突然覺著自己有點走火入魔了。
把大明做大做強才是根本。
只要自身綜合實力雄踞天下之首,再加上輿論宣傳和引導,人才自然會不請自來,何況歷史大事件發端於偶然的情況比較多,人算不如天算,大明只需要見機行事就可以了。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大明經濟搞上去,在解決溫飽問題後,讓天下的百姓生活質量提高,自己應該定位於奠基人的位置,爭取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國就在大明,這才是正道。
現在北地以及湖廣地區屯田安民取得了巨大成效,大部分百姓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了徹底解決,在崇禎十五年到來後,各地官府已經按照朱由檢的戰略計劃輪種經濟作物。
用不了幾年,等到積累下足夠的經驗後,經濟作物的產量將會大幅增長,天下人不僅是吃得飽,而且會吃的更好,這就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至於經濟發展規劃,首先要確定一點:以人為本,絕不搞突出某地的行為,防止因此而產生的留守兒童的現象發生。
朱由檢始終覺得,人世間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親情。
後世作為一個孤兒的他,最羨慕的就是上學時同學說起家裡的情況,他一直認為,哪怕日子比不上別人家富裕,但只要一家人永遠在一起,那才是幸福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