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峪村今後所有公用支出,須由這三名里正提前上報縣衙,獲准後,支取現銀時,也須三名里正一起出面,簽字畫押,將支取數額憑證留存四海票號,以供日後上峰審查所用。
縣衙將會派人幫助花峪村修建容納兩百名適齡孩童進學的學堂一座,解散村內大戶所辦私塾,由縣衙負責聘請教書先生若干,為學生進行授課,所授課業以朝廷所頒教材為主。
本村所有適齡孩童均要進學,所需書本筆墨紙硯均由村公款支出,學堂五日一休。
除此之外,村裡還要建設小型診所一座,配備一名郎中及學徒若干,其月薪與縣城公立醫院人等相同,診所日常所需藥材及相關醫用耗材,均由村集體所獲中支出,村民就診拿藥全部免費。
花峪村村內及通往縣城主路進行拓寬硬化,所需資金由縣衙及本村共同負擔。
由於縣城裡已經設立養濟院,本縣所有附和條件者都被收容在內,所以村內不再單獨設立養濟院。
在結清所有桐油款項的第二天,孫克敵與押運桐油款的車隊一道抵達花峪村,在監督款項當場發放後,宣佈了上述幾條修改後的新規。
對於花峪村一千餘口男女老少來說,絕大部分人從沒有一次性拿到過六枚銀幣這樣的鉅款,所有人都沒想到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油桐樹居然有如此大的產出收益,每一個從里正手中接過沉甸甸銀幣的村名,無一例外感激涕零地向孫克敵跪倒磕頭謝恩。
這些最底層的百姓絕大多數都不識字,也沒什麼見識,但最起碼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是有的,當他們聽懂知縣大老爺大聲宣佈的幾項新政策後,所有人都表示了絕對認可和服從。
辦學堂、建診所、修道路,哪一項都是為農戶們著想,這樣好的官府,如此愛民的青天大老爺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這樣的大老爺就應該公侯萬代才好。
在宣佈完相關政策後,孫克敵在花峪村村民跪送下打道回府,心裡的成就感和得意之情也是不禁溢於言表。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裡,整個花峪村陷入到一場大改造之中。
學堂、診所開始修建,道路開始拓寬平整,有了錢的農戶們利用農閒時間,抓緊從縣城和其他村子僱請各種匠人,翻修擴建自己的宅院。
原先不算富裕的家庭驟然間多了一注大財,少不得抓緊時間修房蓋屋,給家中已經成年的男丁迎娶婆姨,一時之間,這個原本籍籍無名的村子成了全縣矚目的焦點。
崇禎二十四年年末,雙流縣四千餘畝油桐所產桐油全部售罄,桐油總產量達到一百五十萬斤之多,平均畝產也有三百六十斤,總產值五萬六千餘銀幣,僅此一項便創造稅收近兩千銀幣,足可抵得上原先半年上繳的稅收了。
這一切只是個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