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謝過殿下!還請殿下移步觀瞧!”
對於張清源的指責以及隱含其中的輕視,李定國並未放在心上,也並沒有表露出想要討好對方的意思。
他先是衝朱慈烺施禮表示感謝,隨後請太子來到艙內掛著的輿圖前面,然後他用一根木棍點在上面,開始講解新的作戰計劃。
李定國的總體策略是,趁幕府軍現在集中於鹿兒島西南部,派遣一部人馬由宮嶺附近登陸,然後從背後給其致命一擊。
而另一部人馬則是從大阪附近登陸,趁其不防,突襲京都幕府所在地,直接將幕府首腦一鍋端掉,之後再挑選對大明親近的人物組建新幕府,假借天皇明義發出詔書,解散各地大名武裝,如有不服者,大明官軍再予以分兵討伐。
李定國這項計劃具有相當的冒險性,也將原先在國內時制訂的步步推進的穩妥計劃一舉推翻,若此策成功,那大明攻略整個日本的程序將會大大縮短,也會減少朱慈烺身處異國他鄉的時間。
“依定國將軍之策,突襲京都需要多少人馬?攻擊眼前之敵又要多少?
若是突襲遇阻該當如何?
京都為日本核心所在,孤以為,其防範應該是相當嚴密!”
朱慈烺雖說並未上過戰陣,但在兵部觀政這大半年中,日濡目染之下對用兵的許多常識還是知道不少,這次大明遠征軍只有一萬人,儘管在武器上佔有絕對優勢,但畢竟地利這一條上並不佔優,所以他還是有些擔心。
“啟奏殿下,臣反對李將軍之策!
我軍兵力本就過少,實不應行此險計!
據此前情報來看,當前之敵不下四萬之數,我軍雖善戰,但也應打起十足精神予以應對,若此時再分兵他處,一旦遇險,那後果對我將會十分不利!
臣以為,還是按照此前策略,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為好!”
沒等李定國回答朱慈烺的問題,張清源便搶先出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張清源對大明官軍的作戰能力還是十分自信,官軍近年來在各個方向上,無論與誰對敵,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因此,不管是一線將校官兵還是朝堂大佬,心裡都是滿滿的自信,這也是兵部只派遣一萬人就敢登陸日本進行作戰的原因。
既然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取勝,多耗費些時日算不得什麼,沒必要去犯險,萬一有什麼意外,那可就在以後的仕途上留下汙點了。
“殿下、張郎中。
正是依據諸多情報判斷,我軍才不得不行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