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八年> 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 (1 / 2)

在西北和北面安排完畢後,剩餘的軍醫中有一人被派往了正在修建通遼城的平虜將軍、通遼總兵馬科部。

最後,有四名軍醫被分派到了徵虜將軍、瀋陽總兵李重進部。

李重進部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經歷不少的戰鬥。

滿清雖然已經滅亡,但其殘部卻仍有不小的勢力,李重進要匯合東北其他各路明軍,定期出兵掃蕩清軍殘餘人馬,以此來限制滿清再次發展壯大起來。

按說以明軍現有的實力,大可以派遣大軍一路向北平推,將清軍殘餘人馬徹底剿滅或驅逐,但是在經過充分的思考之後,朱由檢暫時放棄了這個戰略。

東北黑土地富饒遼闊,這裡是朱由檢計劃中的北方糧倉之一,但要想達成這個宏偉目標,幾十年的時間怕是遠遠不夠。

現在關外的人口太少了。

先讓多爾袞他們在那幫著開發東北吧。

大明從瀋陽往北開發,清軍殘部由北往南開發,雙方雖是相對而行,但目標都是一致的。

尤其是清軍殘部,他們不開發不行,再厲害你也得有糧食吃。

再想如數年前那樣從大明搶劫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只能自己種。

大家的心思一樣,都是先穩固下來再謀其他。

等到清軍們開發了好大一塊地盤,那就輪到明軍去搶他們了。

在距離瀋陽東北方向一千五百里之地,有一座面積不大的小城,規模與樣式,甚至城牆的寬窄高低都與赫圖阿拉極為相似。

這座小城滿語名叫穆丹烏拉,意為彎曲的江,後世則被稱為牡丹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

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

到了兩漢、三國、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為“挹婁”。

至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

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

靺鞨族當時分為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

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為生女真。

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為“滿洲”,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為滿族。

這裡才是滿清真正的發祥地,赫圖阿拉不過是永樂年間,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帶領族人數次南遷後定下的所謂都城。

在穆丹烏拉以西一百餘里之地,還有一處後世鼎鼎大名的邊城寧古塔。

現在那裡是兩白旗多爾袞兄弟的地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