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眾臣都是滿臉的問號,朱由檢先將減稅目的講了出來。
“大明貨物流通三十稅一之稅率繼續維持不變,但若是名下有實業之商戶,稅率可改為五十稅一。
所謂實業減稅,意既其所屬財產不僅只有商行店鋪,而是還有工坊造作等實體產業,也就是具備產銷一體之資質。
此種商行須前往本地官府報備,並由官府派員確認無誤後登記在冊,其以後經銷往來與各地之間時,所交稅率變為五十稅一。”
朱由檢隨即把減免稅率的物件講了出來,閣臣們這才恍然。
這兩項策略是朱由檢反覆思考後作出的決定,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大明民族工業的發展和進步,刺激商戶們把經商獲取的利潤投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而不是變成銀冬瓜和田地這些固定資產儲存起來。
大明的大戶人家都有同樣的習慣:把賺來的銀錢存放在地窖裡,然後再尋機變成田地和田契。
在他們的眼中,只有銀冬瓜和田地才是最現實的財產,其他的都不重要。
賺錢的目的不就是廣積田畝多產糧食,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嗎?
這種千百年來形成的慣性思維根深蒂固,想要用大道理去說服他們的想法無異於痴人說夢。
朱由檢曾經無數次的思考過,如何從這批大戶身上賺錢,但以現有的條件卻是很難做到。
因為這些人的家裡幾乎什麼都不缺。
這一切的主因就是現在的工業太過落後,商品種類太過單一,在沒有大批的工業新產品問世的情況下,很難讓這些豪門大戶從家裡掏錢進行大量的消費。
後世那種商品大流通的情況,也是建立在製造業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海量的各種商品物資令人目不暇接,有錢人也願意花錢消費,而只有消費才能刺激整體經濟進入良性迴圈的狀態,才更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但是現在能讓大戶捨得花錢的物品太少了。
就拿後世的各種高檔餐館來說吧,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土豪們根本不在乎價格,只要吃的高興,一頓飯幾萬塊屬於正常現象。
大明的豪門大戶可是後世的土豪們沒法比的,不管是從享受還是檔次上,大明土豪都要更勝一籌。
就拿飲食這一塊來說吧,在酒樓林立地京師裡,前來消費宴飲的人群中,你根本看不到任何一個士紳大戶的身影。
為啥?
人家自己家裡有廚子,做出來的飯菜不比那些高檔酒樓差,大部分甚至還要勝過些許。
在他們的眼中,去酒樓吃喝宴飲顯得太掉價了。
在自家的亭臺樓閣、假山綠水中契闊談宴、吟詩作賦,那是多麼風雅之事,怎能去酒樓上與那些不上臺面之人為伍呢?